| 示意图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
|
5月15日上午8时起,国内三家航空公司的5架航班陆续遭遇电话威胁。事后证实,这些威胁信息纯属子虚乌有。但导致航班返航、备降及推迟起飞,造成旅客行程受阻。
国内5架航班在同一天内遭遇安全威胁,罕见。专家认为,散布虚假恐怖信息多属借机发泄私怨;这种恶劣违法行为直接威胁旅客安全,给公共资源造成直接损失,需加大处罚力度,维护航空安全。
1 航班遭虚假威胁
记者从吉祥航空核实,5月15日8时许,吉祥航空接到关于HO1111航班的威胁信息。吉祥航空即刻安排HO1111返航上海虹桥机场。经警方排查,未发现不安全因素。所有旅客、行李重新经过安检,更换新飞机继续执行该航班。
同日,深圳航空发布消息称,5月15日8时至8时33分,深航南京、西安、北京公司分别接到关于ZH9866航班、ZH9243航班、ZH9889航班的威胁信息。为确保安全,深圳航空及时安排飞机返航、就近备降及推迟起飞。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此外,东方航空MU2325航班也遭遇电话威胁。经民航局有关人士证实,上述5起事件均为虚假威胁信息,警方正在全力追查犯罪嫌疑人。
有旅客反映,航班遭遇恐怖信息,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个人行程被打乱。网友朱旭Stephen称,其搭乘航班起飞半小时后,突然迫降回起飞机场某角落,随后被警察、警车和防爆车包围。
据了解,近年来,民航不时遭受恐怖威胁,性质恶劣程度有所升级。
2 “诈弹”为何时发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民航航班为何成为虚假威胁的受害者?
专家表示,从以往案例来看,散布虚假恐怖信息案多属于发泄私愤或企图制造轰动效应。2012年4月27日,18岁的青年浦某为了出风头,自称为恐怖分子威胁某航班,后向上海浦东机场索要100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记者从公安、机场、航空公司等方面了解到,此类虚假威胁多为个案,尽管没有造成实质安全事故,但轰动效应大。除拨打威胁电话外,也有个人在办理值机、登机过程中,因对航空公司不满,谎称存在安全威胁,更有甚者“开玩笑”恶作剧。
2012年9月9日,一架从三亚飞往广州的飞机在凤凰机场准备起飞时,一名乘客谎称自己携带了炸弹。该乘客自称为“活跃气氛”,后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及罚款500元。
中国航空法律服务中心专家张起淮认为,尽管此前案例受到责罚,但不法信息严重扰乱了航空秩序,需加大惩处力度。
3 维护安全需重罚
专家认为,面对不时发生的“诈弹”案件,迫切需要加大处罚力度,完善民航安全应急机制。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相关规定,恶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行为,扰乱正常飞行秩序,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表示,可运用经济处罚手段增强威慑力,发布虚假恐怖信息者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航空公司、机场或旅客可采取集体诉讼方式,要求不法分子进行赔偿。据了解,已有航空公司、机场在相关案例中提出民事索赔诉求。
专家认为,航空安全无小事,有关部门需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加快对恐怖信息的甄别和反应速度,明确公私财产损失的量化标准,切实提高干扰航班秩序的违法成本。 (新华社上海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