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下午,在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太学路的一处空地上,村民胡素正用三轮车把自己收获的麦子运到这里,分批放入脱粒机中。不一会儿,麦粒和秸秆便被成功分离。
“今年,脱粒机解我打麦难。”胡素说,今年村里借来了脱粒机,免费为他们统一提供服务,还有村干部一直帮他们打麦,不到半天时间就能把所有麦子打完,省时又省力。
而往年,她打麦可没这么简单,要把麦子摊铺在路上,通过过往车辆和行人的碾压使麦粒脱落,一般得5天才能打完,还得有人一直守着,隔一会儿还得扬麦秸,费时又费力。
为啥今年村里统一打麦?
东大郊村村支书栗建设,这几天一直在这里义务帮村民打麦。他说,最近两年,由于大面积推行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产生了不少边角地、零碎地以及村民自垦地。
“这些麦田面积都很小,联合收割机没法作业,因此村民打麦子又恢复到原来的老传统。”栗建设指着眼前的太学路说,去年这个时候,这条路铺满了麦子,风一吹会飘起很多麦糠,污染空气,过往村民骑车也容易滑倒。
今年3月,他们特意去邻村找来一台小麦脱粒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在麦收开始前,他们就告知每户村民,村里今年集中为他们免费打麦。
“从5月30号开始,每天早晨8点到晚上10点,我们村干部一直在这免费为村民服务。村民根据麦收时间排好顺序,依次来打麦,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栗建设说。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从源头上消除了焚烧秸秆的隐患。
佃庄镇镇长郭海涛说,今年该镇19个行政村都已开始推广这种集中打麦方式,各村都设置了集中打麦点,农民再也不用为边角地的打麦发愁了。各村集中的麦秸、麦糠也都可以实现统一管理、集中运输,运往奶牛场当饲料,实现了再利用。
农民减轻了打麦负担,村里减轻了禁烧负担,过往行人减少了安全隐患。在东大郊村绕一圈,往年“金色”的路面已不复存在。
本报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陈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