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族美食摆上桌 |
| 众人共享百家宴 |
| 侗族木制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程阳风雨桥 |
| “世界第一鼓楼”雄姿 |
|
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到柳州不能不去体验侗族风情。
出“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柳州城,向北近200公里,就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这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与湘黔交界,因境内榕江、浔江、苗江三江汇流而得名。
中国侗族在三江。该县是全国七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放眼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鼓楼、风雨桥、侗族吊脚楼这三种地域特色鲜明的木制建筑。据介绍,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了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到一个侗族村寨,都有鼓楼为标志。鼓楼全木结构,以榫穿合,不用一钉。县城里,建有一座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的三江鼓楼,27层,42.6米高。支撑该鼓楼的有4根杉木主柱,第一主柱树龄208年,胸径85厘米。外观呈金字塔形,飞阁重檐,造型独特壮观;进入内部抬头仰视,只见上下通透,内有木梯盘旋而上,顶端的人看上去已经很小。出来后,回视它高大雄伟的身姿,心中不禁赞叹侗族建筑技艺之高超。
程阳桥,则是众多风雨桥中最著名的一座。该桥横跨林溪河,是以前进入程阳八寨的必经之路。该桥建于1916年,长64.4米,集桥、廊、亭于一身。除了石质桥墩,其他部分皆以杉木为料,凿木相吻,以榫衔接,不用一钉一铆。程阳桥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它如今仍是人们往来不绝的要道。
赏山赏水、赏楼赏桥,但到三江若要真正体验侗族风情,就一定要尝一尝百家宴。
百家宴,原名合拢饭,是侗族民间集体待客的最高礼仪。每有贵客来临,全寨各家各户提篮携酒,将自家精心烹制的佳肴凑到一处,与客同欢。
那日傍晚,我们一行来到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吃了一顿闻名已久的百家宴。
进寨街,来到一处巷口,身着侗族服饰的男女村民横起竹竿,拦路对歌;对罢歌,撤了竿,拾级而上,来到鼓楼坪——两座鼓楼中间篮球场大小的一块平地。此时暮色欲合,群山如黛。随着芦笙响起,村民边唱边跳,歌舞迎宾。
节目一一表演完毕,只见村民纷纷举桌挟凳从四方涌来,不多时,空地上已摆起了数列桌凳;又见村民提着藤编的食盒,把一盘盘菜肴摆上桌来,转眼间桌上已满是各色菜品。
游客与村民随意组合,围坐在长桌旁,寒暄敬酒,百家宴正式开始。
“侗不离酸”。长桌上,摆满了侗家美食酸鱼、酸鸭、酸肉以及南瓜、土豆等各种蔬菜,还有煎虾、螺蛳甚至油炸昆虫等,荤素搭配,诸色皆备。
按照百家宴的规矩,大家落座互敬米酒,吃上一会儿后,便可端着碗四处走动,随意到别的桌上喝酒夹菜,这叫作喝“转转酒”、吃“转转菜”,最好将每家的饭菜均品尝一遍,寓意“吃百家饭,连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只见游客纷纷起身,不管男女老少,包括穿戴、饮食一向讲究的女郎和少妇,都加入了喝“转转酒”、吃“转转菜”的队伍,每到一桌,看到合意的菜,就伸筷夹起来,嘴里吃着,筷子就伸向了另外一桌。人们在这里不再讲究吃相,抛开了客套和矜持,个个满面春风;数巡酒后,就愈加“豪放”起来。
吃到差不多的时候,村民开始敬酒。男村民敬女宾,女村民敬男宾,三人一伙、五人一堆,场面十分热闹。特别是遇到男宾推辞时,侗族妇女就会唱着歌,拽住男客的耳朵,大家嘴里唱着“呀——呼”,将酒灌入其口中,观者哄笑不已。
三江侗族百家宴,2008年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吸引的游客量年年增加。而我们所到的这个寨子,自2005年起就开始对外接待游客,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对摆百家宴接待游客早已习以为常。每次接到通知后,每家每户都做好准备,时间一到就挑着饭菜酒肉来到鼓楼坪集中,视游客人数,每次安排几十桌,据说最多的一次摆了150桌。据悉,为规范行业发展,三江县还制定了《侗族百家宴经营管理地方标准》。
米酒香醇,佳肴可口,酒酣耳热之际,群情欢快之时,有情绪高涨者登台献唱。台子两旁挂着对联:享百家宴汇百家乐百般福聚百年寿,迎四海宾扬四海名四面笙歌四季情。鼓楼坪四周点起了红灯笼,大家纷纷放下碗筷,游客和村民手拉起手成一条长龙,围着长桌跳起欢快的多耶舞,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在外围长廊里,我用相机定格着一个个难得一见的镜头。一位穿旧中山装上装和侗族宽腿裤的老汉,走过来与我攀谈。我们坐在一条木凳上,互报了姓氏。在喧闹的歌舞声和飘忽不定的光影中,从老汉不算流畅的汉语中,我了解到,他已年过八旬,以前到过许多地方打工,五个儿女不管是否走出村寨,都过得很好,他特别拥护这些年来党对侗乡的扶持政策和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做法,四面八方的游客不断涌来,使这里的村民开阔了眼界,也得到了实惠。老汉眼中闪着亮光,一再说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对年轻人赶上如今的好时代好生羡慕。
临别,老汉伸手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
“小郑,加强!加强!”
我初不解,随即大悟。掌握汉语词汇有限的老汉,是鼓励我:“努力!努力!”
是啊,想起在这大山深处的一路所见:各种广告刷在路旁,侗族大娘使用手机,乡村客栈布满侗寨,侗族小学生穿着校服,村民熟练地使用电脑和投影仪器……开放的侗乡,发展的侗乡,也已融入中国梦。
衷心祝福,美丽侗乡!一起努力,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