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洛仓场地设计方案效果图 |
| 发掘出的仓窖 见习记者 鲁博 摄 |
|
核心提示
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立即列入项目”名单中,我市除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外,回洛仓遗址也赫然在列。
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北3.5公里处(今瀍河回族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西),是隋炀帝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设置的一座“国家粮仓”。整个仓城由管理区、仓窖区、道路和漕渠组成,城墙宽约3米;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呈长方形;仓窖排列东西成行、南北成列,非常整齐,仓窖数量大约710座。
如今,回洛仓遗址保护展示一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月底基本完工。未来,回洛仓遗址将建成集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
1 被废弃
1400年后
“重见天日”
回洛仓建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还有一种说法为大业元年),是隋洛阳城最重要的“国家粮仓”之一。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攻破此仓,并以此为据点进攻洛阳城。隋亡后,唐吸取隋亡教训,在洛阳城内新建含嘉仓,回洛仓被废弃。
回洛仓被遗弃后,其位置和面积渐渐被遗忘,只在史籍中留下只言片语。如《资治通鉴》卷一八记载:“炀帝大业二年十二月,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
2004年9月,市文物工作者在今瀍河回族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西,发现了回洛仓城遗迹。2009年7月,市文物部门首次对回洛仓遗址进行全面勘探,初步明确了回洛仓遗址的位置。
为配合大运河申遗,去年年初起,市文物工作者对回洛仓进行了新一轮勘探发掘,基本明确了回洛仓的形制及面积。
2 揭开“国家粮仓”的神秘面纱
市文物工作者是如何判定回洛仓方位的?它到底有多大,又是如何建成的?近日,我们来到回洛仓遗址,请考古人员揭开谜底。
■方位是如何判定的?
——考古工作者在瀍河附近发现漕渠和城墙遗址,据此判定其方位
“此次考古勘探,我们在瀍河附近发现了一条南北向长约30米、宽约25米的漕渠遗址,且漕渠附近还发现了一些埋在地下的城墙遗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副主任王炬说,由于当时粮食应该是通过漕渠运送至回洛仓的,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推断出回洛仓城的西边应当是紧临瀍河的,而这些埋在地下的城墙遗址应该就是回洛仓城的西城墙。
王炬说,根据这一发现,他们又往东进行了普探,最终明确了回洛仓的形制及面积——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面积约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
■能储粮多少?
——仓城内有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的仓窖约710座,可储粮3.55亿斤
我们看到,市文物工作者已清理出仓窖2座及周边12座仓窖的开口位置。这些仓窖大小基本一样,开口现距地表深1.1米至1.3米,窖口内径10米、外径17米,深10米,规模较大。
“经推算,像这样的仓窖在回洛仓城内共约710座。”王炬说,这些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排列非常整齐。他表示,如果按每座仓窖能储放粮食50万斤计算,回洛仓储粮的总量为3.55亿斤。
■仓窖是如何建成的?
——挖坑、夯土、火烤、涂泥、铺木板,每步都是精细活儿
王炬介绍,修建仓窖时,首先应在生土上挖一个外径16米至17米、内径10米至12米、宽约3米、深1.5米至2米的环形基槽,将基槽夯打成坚实仓窖口。这样修建,是为了防水、防坍塌。
随后,在夯打的仓窖口内挖一深10米、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仓窖挖成后,再用火将仓窖壁烤干,然后涂抹一层青膏泥,再铺设一层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层席,这样才算“大功告成”。
“隋朝仓窖制作水平很高,粮食保存得很好。”王炬表示,根据史书记载,隋朝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依然可以食用。
■仓城里还遗留啥设施?
——除了仓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管理区、道路遗址
此次考古发掘,市文物工作者还在回洛仓城内发现道路遗址2条。其中,东西向道路长约1000米、宽28米;南北向道路长约355米、宽40米。
王炬说,道路上有明显被长期碾压的痕迹,应是当时在仓城内运送粮食的车辆留下的车辙痕迹。而且,从路上土的厚薄及车辙痕情况看,道路使用的时间应该不是很长。
同时,市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一段宽约3米的城墙遗址及漕渠遗址。“由此可以判定,回洛仓城应由管理区、仓窖区、道路和漕渠等几部分组成。”王炬说。
3 建遗址公园重获新生
入选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名单,回洛仓遗址如何保护?
对此,市大遗址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回洛仓遗址保护展示一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月底基本完工。按照保护展示方案,此次主要是对现已发掘探明的西北部4座仓窖进行保护展示——遗址的上部建一大跨度的钢架保护棚,内部设计有上下两层参观通道,游客既可俯视4座仓窖的全貌,还可与遗址来个“亲密接触”。同时,对周边那些虽未发掘但已探明的160座仓窖遗址,将采取栽植环形或方形灌木进行地面绿化标识。
该负责人表示,对回洛仓的保护展示现在还仅是第一步,后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诸如整座仓城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征迁、其他遗址标识、后续考古等。“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回洛仓遗址建成集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该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邓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