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偃师市城关镇窑头村凤凰公园一角 高翔 摄 |
|
核心提示
早在2010年,偃师就以提高城市品位和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为生态发展作了长达20年的整体规划,通过环城防护林、城区绿化、道路绿化、森林公园建设,逐步建立以城区、近郊区为重点,城区公园、绿地和廊道绿化相结合的生态环境。
李村人韩清财在偃师首阳山森林公园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雪松、百日红、银杏等经济作物,既实现了达标绿化,又靠卖树苗有了不菲的收入。这是偃师多措并举、加快生态建设的一个典型事例。
加紧打造绿色偃师
首阳山森林公园是偃师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遵循“以生态建设为主题,以景观环境为主导,以游客体验为主线”的规划建设原则,打造集“森林生态调节、森林生态教育、森林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活动”于一体的城郊综合型森林公园。该公园总面积1.1万多亩,分8个功能区,是偃师北部的一道绿色屏障。
从2010年3月以来,该公园开始分期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植物专类园区、花木盆景区,包括绿化、水利、道路和电力配套等工程,政府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绿化工程建设采用招商和招投标两种模式,共设29个标段,在一个月内完成全部绿化任务;二期工程面积3800亩,主要包括绿化、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等工程项目;三期工程在完善绿化设施的同时,加快休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公园西大门、南大门建设工程主体已封顶,34座书法石刻已摆放到位,石刻基座的安装固定已于今年5月完工;盘山路两侧的12处景观,已建设完成11处。经过近4年的建设,首阳山森林公园实现了水、电、路三通,绿化率90%以上,成为百姓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偃师投资30多万元,补栽市内主次干道行道树200多棵,补栽灌木、小灌木10多万株,补植地被植物5万多平方米。
高速引线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和古城路绿化工程是偃师两大重点绿化工程,于今年5月初顺利完工,共投资800多万元,铺设绿化灌溉管网近20公里,完成绿化14万亩。
在南部山区,建设以刺槐、侧柏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自2008年以来,偃师累计完成工程建设16.3403万亩,其中生态造林14万多亩,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截至目前,全市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26.35%,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87.8%;沟、河、渠两侧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级道路出入口绿化率达97.56%,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占丘陵区面积的21.28%。
加快人工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是仿照自然湿地特点建造而成的绿色环保处理系统,除了能净化水质之外,还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起到生态和谐、美化景观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2009年6月,偃师开建中州渠入河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湿地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整体呈“Y”字形,依托伊洛河交汇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并按照偃师新区建设的整体要求进行建设。该项目于2011年4月开始试运行,日处理水量5000多吨。中州渠人工湿地的建成,减轻了河流的纳污压力,打造了一个复合型自然生态净化系统。
在此基础上,偃师又在翟镇镇、顾县镇、高龙镇各修建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些人工湿地建成后,将成为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游园,为改善人居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偃师将河道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综合治理城区河道4公里,在塔庄村和西寺庄村之间修建了一座2公里长的橡胶坝,有效改善了城区水环境,将抗洪能力从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
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
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是偃师生态建设的一大特色,目前偃师已形成以园林绿化苗木、葡萄、核桃三大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集群,为生态建设长远发展和百姓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偃师花卉苗木总面积达2.75万亩,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的邙岭乡黄杨种植面积达1.45万亩,沿洛偃快速通道两侧的花卉种植面积达0.7万亩。偃师已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黄杨在中国北方市场的销售份额占70%以上。
缑氏镇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壤含钾量高,适宜种植葡萄。近年来,偃师的鲜食葡萄产业以缑氏镇为重点,形成了沿207国道,辐射带动周边府店、大口、高龙、翟镇等几个乡镇的葡萄产业带,面积有3万多亩。
核桃种植也逐渐成为偃师林业发展的重点,已形成以邙岭、顾县等为主产区,其他乡镇相继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全市核桃种植面积2.1万多亩。
(张宏涛 张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