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有种激动是面对党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7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他们,有人因抗震救灾义举入党,有人8次递交入党志愿书,有人半个世纪孜孜追求入党……今天是党的生日,让我们倾听他们的入党故事
有种激动是面对党旗
本报记者 李东慧 王晓丹 郭秩铭 武怡晗 见习记者 苏楠 文/图
    核心提示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纪念日。七一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共产党员,重温他们的入党故事。虽然故事不同,但一颗矢志不渝爱党、颂党、跟党走的心永远充满激情。

    担当——义举获得肯定

    ■人物 刘军

    ■入党时间 2008年

    ■人物档案 刘军是甘肃陇南人,2007年4月成为洛龙交巡大队的一名民警。2008年,他请假回乡探亲,却遭遇汶川大地震。危难时刻,本不是党员的他,却奔赴抗震救灾前线,他的义举获得了组织的肯定,经组织批准入党。

    谈到入党经历,已是市交警支队洛龙交巡大队开元中队副中队长的刘军说:“是那次抗震救灾让我圆了入党的梦想,也是那次经历,让我明白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08年5月10日,刘军接到陇南老家打来的电话,得知母亲突发心脏病,病情严重。经批准,刘军匆匆踏上了返乡的火车。

    “5月12日,我在天水一家医院照顾母亲。在病房楼下打开水时,我突然感到大地开始剧烈颤抖。当时不少患者和家属纷纷跑出病房楼。”刘军说。他扔下水壶就往楼里跑,冲上三楼,将母亲背下楼,并帮助两名行动不便的患者从楼里逃出。

    后来,刘军将母亲安顿在亲戚家,借了一辆摩托车,连夜赶回老家陇南市礼县。

    到达家乡后,刘军看到家乡民房倒塌,乡亲居无定所,心急如焚。他组织村里的几个小伙子参与救援。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夜之间,20多个简易帐篷被搭了起来,村民们的居住有了保障。

    随后,他又跑到礼县公安局,要求加入抗震救灾队伍,奔赴礼县受灾严重的乡村。

    刘军结束休假返回单位后,并没有对他人提及家乡发生的事,直到礼县公安局发来传真,刘军的同事才知道。在休假期间,他救助伤员20多名,帮助群众搭建简易帐篷400多顶,安全转移受灾群众400多人,个人捐款300元。

    刘军由于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经组织批准他入党。

    感染——“党员请举手”

    ■人物 周乐

    ■入党时间 2005年

    ■人物档案 周乐是安徽合肥人,2004年大学毕业后,她来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2005年6月入党,现任解放军96275部队政治教导员;先后荣获“全军优秀指挥军官”“二炮十大砺剑尖兵”“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去年她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基层代表。

    大一时,周乐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到部队后又连续3次申请入党,正是这份虔诚,让她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

    2004年夏天,大学毕业,一直崇拜解放军的她,来到洛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她回忆说,刚入伍不久,她所在部队要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当时领导挑选人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党员请举手!”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她。“在部队,关键时候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党员,勇于承担重大突击任务的也是党员。”周乐说,这更加坚定了她入党的信心,也又一次点燃了她追随党组织的热情。

    2005年1月,经过入伍生集训之后,她来到了驻洛96251部队一个基层连队。经历了半年熏陶和锻炼的周乐,又一次写了入党申请书。

    而组织也在一步步考验着这个执着的女孩。

    “我递交入党申请后,一个月没有回信,我就继续递交申请。两个月没回信,我再交申请。”周乐说,这份执着,激励着她,让她度过了初入军营最苦的一年。

    2005年6月1日,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投入——技能“焊接”梦想

    ■人物 付中华 ■入党时间 2000年

    ■人物档案 一拖集团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焊接二车间技术工人付中华,多次破解焊接难题。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整日与机器为伴、与零件为友,在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基层职工树立了榜样。

    1995年7月,技校冷作专业毕业的付中华被分配到焊接二车间当焊工。勤奋好学的他发现,车间里的焊接工具有电焊、点焊、气焊和气体保护焊,普通工人只会前四种简单的工具,而气体保护焊只有师傅级以上的人才会操作。上进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此技术。

    每天下班后,他找来一些废旧活件,在师傅的指导下,一面认真学习技术,一面刻苦练习焊接本领。两个月后,他的技术完全满足生产需要,成为公司当时掌握这门技术最年轻的工人。

    1997年,他当上了车间的副班组长。在工作中,付中华发现,遇到重大任务需要搞突击生产的时候,车间领导总会通知其他同事加班,付中华心里犯起了嘀咕。后来,他才知道这些同事都是党员。

    此后,他除了认真工作,还经常和身边的党员交流,并虚心学习。

    1998年6月的一个晚上,付中华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愿做党的一员,扎根生产一线,“焊接”自己的梦想。

    半年后,他被批准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00年7月,付中华成为正式党员。

    执着——8次递交入党志愿书

    ■人物 陈向斌 ■入党时间 2004年

    ■人物档案 陈向斌任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负责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先后荣获2011年、2012年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先进个人。

    从事残疾人培训工作的陈向斌是个有9年党龄的党员,但他的入党故事要从1991年说起。

    那一年,18岁的陈向斌到苏州当兵,被分到炮兵部队指挥专业,从事侦察兵工作。

    “侦察兵是炮兵部队的‘眼睛’,我很珍惜这个锻炼的机会。”入伍第二年,陈向斌作为唯一的新兵被选拔参与“单兵比武”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因为表现优秀,1992年,他被推选为党员发展对象,接受组织的审核,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要求推迟入党。

    “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一直努力。”陈向斌说,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在部队屡次参与的森林火灾、化工厂抢险等任务中,党员战友们总是忙碌在第一线,承担最困难的任务,这让他在钦佩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党的理解。

    1998年,退伍后的陈向斌到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工作。

    “岗位不同,但我依旧努力着。”进入单位后,陈向斌在强化业务的同时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并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在先后8次递交入党志愿书后,2004年他终于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心愿——半个世纪的追求

    ■人物 董淑云

    ■人物档案 董淑云是原洛阳5111厂(现洛阳北方集团)退休职工,虽然退休,却没闲着,积极投身社区事务。入党,是她半个世纪的心愿。

    董淑云16岁参加工作,原来一直在辽宁沈阳黎明机械厂工作,1979年,因为工作调动,调入洛阳原5111厂,直至1986年退休。工作的时候,入党就一直是她的心愿。“原来从辽宁走的时候,领导就跟我说,淑云啊,你工作这么努力,在这里却没有入党,希望你到新的岗位上能够解决组织问题。”说起30多年前的那一幕,董淑云依旧记忆犹新。

    在原洛阳5111厂,董淑云也是厂里公认的热心人,即便是退休之后,她也闲不住,领导看她确实是热心肠,很多时候也主动请她帮忙。

    “当时,我一直认为自己与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就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董淑云说。

    董淑云退休后,在社区找到了另外一片广阔天地。

    说起董淑云,涧西区徐家营办事处丰润路社区主任赵承华连声说好:“董师傅的热心肠在咱社区是出了名的,看到双职工子女放学后没有地方去,她就和社区联系,组织了‘公益4点半学校’;看到残疾人家庭生活有困难,她主动向残联反映,帮助解决问题;看到社区需要志愿者,她主动报名。”

    终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在志愿者队伍中党员的感染下,董淑云终于在去年3月鼓起勇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赵承华主任介绍,和董师傅一批的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已经上报,预计近期就能够召开支部会议,成为预备党员。对此,董淑云高兴地说:“自己的心愿马上就要实现了,现在我还能想起以前在社区时周围党员对我的帮助,如果能够被顺利通过成为预备党员,我会更加努力地发挥余热,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