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在乎与付出
玄奘故里石榴花
幸福也有敏感度
合适的距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7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寇玺
    话说二十四节气

    温风至 蟋蟀居宇 鹰始鸷

剪纸作者 畅杨 篆刻作者 耿红霞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念着顺口溜,我们迎来了日渐炎热的日子。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今年7月7日,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就是说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小暑期间,江淮流域的梅雨先后结束,和夏至时比起来,白天已经变短了,气温仍在不断升高。

    小暑的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就是说,小暑时节,风中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温度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所说的八月即农历的六月。

    虽然天气热,农活却放不下。早稻在此时是灌浆后期,其中的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收割;中稻则到了根据长势追肥的时候。俗话说:“棉花入了伏,三日两遍锄。”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在小暑时进入生长最旺期,除草、整枝、去老叶要及时。

    诗人也停不下笔,用清新淡雅的诗句为炎夏带来丝丝凉意。唐代诗人元稹就以二十四节气写出《咏廿四气诗》,其中描写小暑的是《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yǒu)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zhān)新习学,蟋蟀莫相催。”闭上眼睛,诗句好似一幅清新幽静的画:暖风随着小暑节气忽然间就来了,竹子的喧哗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大雨,灰暗的山色下,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这频繁而来的夏雨,使得院落里遍生绿苔……

    小暑期间有个重要的日子是农历六月六。“六月六,晒丝绸。”在洛阳,农历六月六有炸油条、油馍头,煮豆汤庆丰收的习俗。盛夏时节,阵雨频现,趁着晴天时晒书、晒粮、晒衣,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习惯。另外,在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戴上的五色线在六月六这天要摘下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等冲走,由此可以保安康。

    六月六又被称为“望夏节”,新女婿和妻子带上礼物看望岳父母,就叫“望夏”,岳父母也贴心,在大热天里准备些汗巾、扇子作为回礼。在洛宁,这时候流行走亲戚,俗称“瞧夏”。偃师民间走亲戚时,年轻夫妻在礼品上放两个瓠子,这个习俗至今仍在流传。《洛阳市志》中记载,传说西亳高辛氏之女养一异物,似狗,名曰“盘瓠”。时值异国围城,城破在即,高辛氏谓有退敌者,愿以其女嫁之,盘瓠擒敌首以献。高辛氏以盘瓠似狗而食言,其女则愿结同心。

    农村还有六月六在棉田打苗尖的习俗,以求丰收;由于是双月双日,这天也被视为结婚的好日子,意为“两全其美,白头偕老”;若家有老人新故,子女须到坟前哭祭,上供品,送纸扇;汝阳人则在这天到先人坟茔祭拜。

    全国各地小暑时的习俗各不相同。在湘西,每年小暑前的辰日至小暑后的巳日为封斋日,这时,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有灾祸,但猪、牛、羊仍可食;鲁南和苏北地区则流行在小暑时节“吃暑羊”。

    入伏后,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炎热的天气里,人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所以在工作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保持平心静气,便是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多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是为了让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养生专家称,炎夏适合喝粥,可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材料煲成消暑汤或粥;多吃水果有益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胃肠负担造成腹泻;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清淡且富有营养为宜。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唐)武元衡《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