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场座无虚席 李涛 摄 |
|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 徐闻达 摄 |
| 老人们听得很仔细 徐闻达 摄 |
|
核心提示
从去年11月以来,西工区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洛阳市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报告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影响力覆盖全区、辐射周边,为我市公民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月23日,由西工区委、区政府举办的洛阳市第六届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报告会在市工人俱乐部举行。
这是河洛大地上的一场文化盛宴,这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洗礼……
一大早,来自孟津县会盟镇76岁的谢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进了会场。来自中旭保全公司的3位年轻女职工,头天值夜班到早上7点多,没顾上吃早饭就赶到会场。8岁的范思语一家祖孙三代6个人前来参加报告会,范思语的妈妈说,上次听传统文化报告会,一向坐不住的范思语乖乖地听了7个小时。
白发苍苍的老人、青春活泼的年轻人、稚气未脱的孩子、机关干部、社区群众、企业职工,传统文化报告会像一块磁铁,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听众。
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效果一次比一次好。自去年11月举办第一届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报告会以来,西工区已连续举办了六届,直接受教育干部群众7000多人次,影响力覆盖全区、辐射周边。
“我这么大年纪,从未听过如此感人的报告会”
“现在,已经很少有哪种教育能让人流泪了,而传统文化教育具有这种触动人心灵和情感的力量。”曾在第一届传统文化报告会上作报告的原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说。
每一场报告会,都是一场震撼人心的精神大洗礼。在当代孟母田秀英的报告会上,全场听众都被感动了。“我这么大年纪,从未听过如此感人的报告会。”80多岁的老红军张开仪说。
道德的力量是无声的,却又是有形的。第一届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报告会的举办,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奇迹:
连续3天的报告会,1200多名听众,20多个小时,从耄耋老人到童稚小儿,无一人中途退场,这是个奇迹;中午1000多人集体用餐,在志愿者回收的饭盒里没有剩下一粒米,这又是个奇迹。
之所以有这样的奇迹,与报告会倡导的价值观分不开,与报告会营造的氛围分不开。
“心理医生做不到的,传统文化做到了”
热心传播孝道文化的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导演吕明晰、专注于用传统文化改造人精神世界的原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致力于用传统文化“五伦八德”构建幸福人生的山东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当代孟母田秀英……先后有20多位来自省内外的国学讲师、道德模范走上讲台,为听众献上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演讲。
提倡孝道,提倡诚信;提倡节俭,提倡廉洁;提倡无私奉献,提倡社会和谐。
报告会主题不同,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主旨一脉相承。传统文化报告会以其生动、鲜活的特点,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与提升干部队伍修养相结合,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在传承中凸显现实意义。
“心理医生做不到的,传统文化做到了,听一次报告会,心里就亮堂一些,生活中想不开的事儿越来越少了。”参加了4届报告会的金老先生说。
“红山乡一家为分老宅闹得不可开交的五兄弟,在传统文化的教导下,冰释前嫌。这样活生生的例子让我真切地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西工区法院退居二线的副院长贺豫嵩深有感触地说。
“大讲堂”催生“小讲堂”
“正能量”集聚“软实力”
6月25日,西工区政协传统文化大讲堂揭牌。从区委、区政府主办到各单位、各系统承办,传统文化的“大讲堂”催生了“小讲堂”。
入夏以来,在西工区开个体诊所的朱社宾夫妇,自费购买投影仪和小型发电机,给群众免费播放传统文化讲座,免费发放光盘、书籍。从党委、政府引导组织到群众自愿参与,传统文化进一步走近了群众。
区委书记陈淑欣说,让传统文化集聚的“正能量”成为推动西工区发展的“软实力”,以传统文化引领、打造“人文西工、美丽西工、和谐西工”,是西工区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报告会的初衷,也是西工区努力的目标。
(吴言 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