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军方3日深夜(北京时间4日凌晨)宣布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下台。穆尔西随后坚称自己是“合法的民选总统”,遭到军方软禁。
被宣布下台
埃及军方领导人、国防部部长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3日晚与宗教团体领袖和反对派领导人穆罕默德·巴拉迪一道,通过国家电视台宣布,中止宪法,提前举行总统选举,任命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兹利·曼苏尔为临时总统。
塞西说,曼苏尔将在法院全体会议上宣誓。权力过渡期期间,曼苏尔将管理国家事务直到选出新总统,并有权发布宪法赋予的法令。
不过,塞西没有说明曼苏尔宣誓日期和过渡期期限。
塞西说,将组建一个强有力和拥有全部权力的技术型政府,组建一个包括各界人士在内的小组,负责修改宪法。他还呼吁最高宪法法院尽快起草与议会选举相关的法案,并为总统和议会选举做准备。
塞西强调,军方将“保持远离政治”。
埃及军方1日向穆尔西发出48小时通牒,称如不满足示威者要求,将在通牒到期时宣布一份未来“路线图”以及监督“路线图”实施的措施。
遭军方软禁
被军方宣布下台后,穆尔西坚称自己是埃及民选总统。可是,不久他和亲信遭到军方软禁。
穆尔西在上载到互联网的一段视频中敦促民众捍卫自己民选总统的合法性。
不久,穆尔西所属团体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多名官员证实,穆尔西和高级助手被软禁在一处军事设施里。
在埃及西部城市马特鲁港,一伙穆尔西的支持者冲入当地安全部队总部驻地,与安全部队和警察发生冲突,4名示威者死亡、10人受伤。
埃及《金字塔报》4日报道,警方下令逮捕300名穆兄会成员。埃及内政部一名高级官员向法新社记者证实,警方已向多名穆兄会成员发出逮捕令。
此前,穆兄会政治团体“自由与正义党”主席萨阿德·卡塔特尼和穆兄会指导局(最高决策机构)副主席拉沙德·巴尤米已遭到扣押。
(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曼苏尔就任埃及临时总统
新华社开罗7月4日电 (记者 田栋栋
田晓航)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兹利·曼苏尔4日在最高宪法法院宣誓就职成为埃及临时总统,主持过渡时期事务。
曼苏尔在就职仪式上说,自己将尽全力保障埃及民众的利益,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安全,尊重宪法和法治原则。他强调自己将努力把埃及建成现代化、法制化的民主国家。
曼苏尔说自己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并承诺将举行完全公开和透明的总统和议会选举。
当天,数百名民众聚集在法院门外,表达他们对军方和曼苏尔的支持。
埃及国防部部长塞西3日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了埃及未来发展路线图,其中包括将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由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暂行总统职权,暂停使用现行宪法等。
塞西讲话后不久,安全部队逮捕了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及其自由与正义党的两名领导人,以防止穆兄会发动穆尔西支持者对安全部队或游行示威人群进行“暴力袭击”。
埃及局势 演变回顾
轮回:从穆巴拉克到穆尔西
2011年2月11日,执政30年之久的埃及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迫于民众示威浪潮下台。穆斯林兄弟会候选人穆罕默德·穆尔西在次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胜出。2013年7月3日,穆尔西执政刚满一周年之际,埃及军方宣布解除穆尔西总统职务,声称军方不会坐视数百万示威民众的诉求不管。
一年多前,民众在首都开罗解放广场把穆尔西当作“革命”英雄拥护,对政治和经济等变革充满期待;一年多后,民众在同一座广场要求穆尔西下台,不满国内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
从入狱到登顶
穆尔西现年61岁,获得开罗大学工程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工程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助教,1985年后在埃及东部宰加济格大学任教。
2000年,穆尔西当选埃及人民议会议员,由此进入全国政治舞台。鉴于穆巴拉克执政时期禁止穆兄会参政,穆尔西不得不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
穆尔西2005年成为穆兄会最高决策机构指导局成员,2010年出任穆兄会发言人,由此得到更多认可。
2011年1月27日,穆兄会宣布支持针对穆巴拉克的大规模示威。次日,穆尔西遭到逮捕。2月,穆巴拉克下台,埃及公共秩序陷入混乱,穆尔西由此脱狱。
2011年4月底,穆尔西从穆兄会指导局辞职,组建自由与正义党并出任党主席,次年作为穆兄会候选人角逐总统选举。当时穆兄会着眼总统选举的“第一人选”是更具影响力的海拉特·沙特尔,只是由于他曾遭定罪失去竞选资格而选择穆尔西。
从期待到幻灭
穆巴拉克下台前,埃及9000万人口中近半数生活水平低于每人每天2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民众对经济滞后的不满成为大规模示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穆尔西上台后,针对埃及社会的长期问题提出一系列承诺,涉及安全、能源、环境卫生、食品补贴和交通等,一度让民众抱有期望。然而,大部分目标一年后没能实现。
一年多来,民众发现经济形势没有改善,生活负担甚至更加沉重,于是再次来到解放广场,反对他们曾经拥戴的穆尔西。
只是,穆尔西下台,政治似回起点,经济恐更糟糕。
“我想他们(埃及人)似乎正走入未知领域。”美国经济分析师弗罗因德说,“没有政治稳定和政策的可预测性,投资者和游客不会回来。”
(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