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刻作者 耿红霞 剪纸作者 畅杨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销暑》 |
|
在每年的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就进入了大暑节气。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北京时间7月22日23时56分,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节气里最大的特点是热!骄阳似火,这时的农作物长得最快,旱、涝、风等自然灾害也频繁活跃起来,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尤为重要。尤其在种植双季稻的南方,这时便是迎战高温的“双抢”时期,四处传唱着“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的农谚。另外,因为高温,这时土地和植物中水分蒸发迅速,需水量最多,若不下雨,及时灌溉非常重要。
大暑的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一候说的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到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便认为其是由腐草变成的;二候时天气更加闷热,土地也变得潮湿起来;到了三候,不时出现的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祖籍江西赣县,后迁居洛阳的南宋诗人曾几的这首《大暑》,将大暑的炎热描述得淋漓尽致。
虽说酷暑难耐,水池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庭院中散发着清香的茉莉却竞相开放,给盛夏带来勃勃生机。
南方在大暑这天的风俗较多,且多体现在吃上。天气湿热,广东一些地方喜欢在这时食用凉性食物消暑。有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具有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烧仙草”,与我们常吃的龟苓膏类似。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是说这个时期的凤梨味道最好,凤梨即我们常说的菠萝。不少地方还流传着在大暑当天的中午时分,把水在太阳下晒一会儿给小孩子喝不长痱子的说法。
和南方不同,在洛阳,“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顺口溜人人都知道。大暑时节,日照强,雨水多,人体容易为暑湿所侵,吃一些热性食物对驱除暑湿很有好处。所以,夏天食用姜的说法才会流传下来。
洛阳人爱喝汤,习惯天天把汤当作早饭,而在山东一些地区,要在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在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除了饮食习俗,每年台州都有送“大暑船”下海以祭奠海神的习俗。相传清同治年间,当地常有病疫流行,尤其在大暑前后最为严重。当地人以为和五位凶神有关,便在大暑这天用特制的木船将供品送至江口外,意思是送走瘟疫,祈求平安。
日本也过大暑节气,人们会在社区里架起长长的竹筒,然后将煮好的面条放入竹筒中过水冷却,供大家品尝。据说,吃过竹筒冷面后,夏天不会中暑。
营养专家提醒市民,在大暑期间,可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这时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人们可能会感觉食欲不振,淮山药有补脾健胃的作用,多吃这类食品,可以促进消化。参与夏季锻炼的人群,在锻炼后应该多补充水分,如果锻炼时出现头痛、呕吐、眩晕、视觉模糊、虚弱、出汗过多或无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锻炼或去医院检查。
酷暑中,小孩子最容易生痱子,这时,不应用洗凉水澡的方法给孩子祛痱。凉水会使宝宝皮肤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导致汗液排泄不畅,反而会使痱子加重,建议选用略高于人体皮肤温度的水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