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押人员集中收看电视节目 |
| 一名患病在押人员正在接受治疗 |
|
核心提示
高墙、电网,还有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一提到看守所,人们不禁会想到“戒备森严”一词。然而,高墙之下的在押人员生活状态鲜为人知。
昨日,全市公安监管场所集中开展对社会开放活动,记者随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一起走进市看守所,走近在押人员的日常生活。
1 拘留所、看守所、监狱不一回事儿
通过一道铁门,又一道铁门,门口都有民警值守,经过层层检查,我们进入了监区。
“这里不能叫做监狱。”市看守所所长杨越超解释,看守所、监狱和拘留所,虽然都是限制人身自由的监管场所,却有着很大区别。
被关押在看守所的人员,大致可分为三类: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犯罪分子。
如今,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3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的人员,在看守所关押,无需在监狱服刑。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被告人,也在看守所关押,如被判处刑罚,被关押时间也算作刑期。
被关押在拘留所的人员,是因违法而被公安机关采取行政措施的人员,也可以通俗理解为“犯法但不犯罪”人员。而那些被判处有期徒刑3个月以上的犯罪分子,则要送往监狱服刑。
2 每天要看《今日说法》
走进女子监区,我们看到,在押人员居住的监室干净整洁。卫生间与休息室是隔离的,洗漱台洁净明亮,牙具、毛巾也摆放整齐。
女性在押人员正整齐地端坐在通铺上看电视。一名因贩毒而被关押的女子说,现在是看电视时间,她们在集中收看央视的《百家讲坛》。民警介绍,收看电视节目是对在押人员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节目的选择很有讲究,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一些人文、科技、法律、卫生、亲情等类型的节目,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观看。
民警特别介绍,除了《新闻联播》等节目外,央视一套每日播出的《今日说法》,也是每天必看的节目。此外,每晚8点至9点,他们也会组织收看一些其他节目。
为更好地保护女性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截至今年5月,全市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全部被收入市看守所关押,并配备充足的女民警为其服务。
3 饮食有标准,健康有保障
“肯定吃不饱,有病就忍着。”对于看守所在押人员的生活,坊间的这一传言是真的吗?
“在押人员饮食有标准,健康有保障。”说着,看守所民警给记者拿出一份《全省被监管人员伙食实物量标准》。我们看到,每人每月粮食标准为17公斤至20公斤,蔬菜为10公斤至20公斤,食用油为0.25公斤至0.5公斤,肉食为1公斤至2公斤,蛋或鱼为0.5公斤至1公斤。
“我们的原则就是让在押人员吃饱、吃好、吃定量。”这名民警说,在押人员的日常饮食与社会群众并无两样,甚至还要好,经费保障全由国家财政统一拨付,“保证三餐不重样,节假日还要杀几头猪改善生活”。同时,对一些未成年、年老多病的在押人员,还有其他优待,他们可以额外申请奶粉、鸡蛋等营养品。
身心健康也很有保障。在押人员在收入看守所之前,都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入所后还要进行复检,并为每人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市看守所与河科大二附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看守所内设立了专门的卫生所,X光机、尿常规机、血常规机、B超机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4 如今“牢头狱霸”没有立足之地
坊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一进看守所,就等着牢头收拾吧。“这些都是道听途说。”市看守所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说,过去,监室一般都设“号长”,其主要负责室内情况的监督和报告。时间一长,“号长”的威信渐渐被树立起来,就形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老大”形象,或者被叫做“牢头狱霸”。
该负责人说,如今,由在押人员轮流在监室内值班。值班24小时不间断,特别是在晚上,蒙头睡觉都被视为违反纪律行为。值班人员如果发现室内有情况发生,可在第一时间按下室内的警报开关,看守所总监控室将及时收到报警,民警会立刻赶到现场处理。
此外,为了保障在押人员的良好就餐秩序,每到开饭时间,都会有管教民警“跟餐”,再加上民警每20分钟一次的全天候巡视,“牢头狱霸”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本报记者 李三旺 实习生 董巧丽 通讯员 廖湘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