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姓名:刘晓宏
职业: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最幸福的事儿:
看到装有自己参与研制的设备的飞机翱翔在蓝天
最遗憾的事儿:
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在父母身边
军用飞机、弹药、靶试……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遥远的事物,却是刘晓宏19年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的。身为一名从事机载航空产品研发的副总工程师,她用勤奋和执着,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航天梦”。
刘晓宏所从事的产品研发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简单来说,就是为飞机设计计算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计算机不同,机载航空产品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型号的产品,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应用,一般需要七八年时间。
可刘晓宏创造了一个奇迹——曾用短短20天时间成功拿出两套装机产品。接到这个任务,是在2005年8月,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被委托研制某型飞机通讯管理信息处理机,要求20天内拿出装机产品。
当时还是主任设计师的刘晓宏带领着团队工作人员,顶住巨大的压力,展开研发工作。为了保持进度,刘晓宏和同事常常连续三四天不合眼,只趁着设备检测的间隙,趴在桌上休息5分钟,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短短20天内,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了两套产品,成功完成任务。
该产品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空史上的多个第一:设计时间最短、加工时间最短、联试时间最短、环境鉴定试验时间最短、试验强度最强。
机载航空产品的研发,除了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工作,还要到飞机靶试现场解决技术问题。
“2005年之前,我到靶试现场去的时候,很少看到女的,当时的场地里连女厕所都没有,每次上厕所还需要‘借用’男厕所,让同事帮忙把着门。”刘晓宏说。
飞机靶试现场,通常都在野外的戈壁滩,冬季的温度可以达到-20℃,到飞机里调试设备,手都被冻得动弹不得。但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刘晓宏和男性科研人员一样,常常一待就是四五个月,用惊人的毅力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人物心声:
保家卫国,这不仅是男人的职责,同时也是女性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国家强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感言:
能把自己的兴趣变成工作,这是一件幸运的事,虽然每天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但刘晓宏仍然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她的这份热情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不断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增砖添瓦。
本报记者 范瑞 实习生 陈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