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 林晖 董峻)中国气象局30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也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
连日来,全国多地遭受高温“炙烤”,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庆等地仍将出现较大范围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其中江南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日数可达5至8天,部分城市可突破高温历史极值。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当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且预计未来3天预警区的大部地区仍将连续达到高温黄色预警以上标准,可启动Ⅱ级应急响应。Ⅱ级应急响应也是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中国气象局要求,各下属单位及受高温影响地区气象部门要根据实际研判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级别,及时公布高温实况,准确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当启动应急响应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新闻媒体按要求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处置相关措施。其中,面对高温应急响应,各有关部门要做到: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了解高温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
电力部门注意高温期间的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保证居民和重要电力用户用电,根据高温期间电力安全生产情况和电力供需情况,制订拉闸限电方案,必要时依据方案执行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
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做好用水安排,协调上游水源,保证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建筑、户外施工单位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作息时间,或采取停止作业措施。
公安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醒车辆减速,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
卫生部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
农业、林业部门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农、林、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延伸阅读
专家解读罕见高温三大成因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分析了连日来各地罕见高温的三大成因。
何立富说,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夏季天气的主要系统。今年不仅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副热带高压本身的强度也偏强,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热带高压对抗,这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他说,造成这种罕见高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大气湿度大,天气潮湿闷热。
二是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7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还处在梅雨季节,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导致气温持续攀升。
三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台风来后又降温的天气形势,即间歇性高温。今年台风影响范围偏南,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导致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内陆,高温长期“煎熬”着长江中下游一带。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
浙江:人工降雨 缓解高温
7月30日,几名行人正冒雨走在钱塘江江堤上,背后一道闪电划过。当日,浙江杭州、宁波、绍兴、金华、台州和湖州6个地区实施人工降雨作业,浙江各地普降雷阵雨,给高温不退的浙江带来了难得的雨水和清凉。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
相关链接
多地拉响高温红色或橙色警报
热!热!热!7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拉响了高温红色或橙色警报。
30日下午1时左右,记者在上海街头做了个高温实验,将约100毫升的矿泉水倒入平底锅,并将平底锅放置在路面上,约1小时后,平底锅中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完全蒸发。
30日上海最高气温达到39℃。截至当日,上海7月已有24个高温日,打破了上海140年气象记录史上7月的高温天数纪录,堪称“最热7月”。
不仅上海酷暑难耐,连日来,江西、杭州、长沙等多地气温创新高。截至30日16时,江西有27个县(市)区超过38℃。预计未来2至3天,江西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为36℃至38℃,局部可达39℃。
浙江等地更是持续一周发布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最近一周,杭州最高气温连续超过40℃,创60多年来高温极值。
持续高温少雨正在给一些地区带来旱情。截至目前,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已有78个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浙江一些地方的农业特别是无灌溉设施农作物和高山农业已经受灾。“高温少雨让全县几万亩高山蔬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目前来看要减产两到三成。”绍兴市新昌县农业局蔬菜总站站长吕文君说。湖北省大部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加剧了部分地区的旱情,导致受旱农田增至430万亩。据预测,未来1个月湖北还将出现极端高温,旱情呈现蔓延之势。
高温炙烤让不少人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很多医院人满为患。江南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热射病”患者,体温达到41℃以上陷入病危。高温还会影响人的情绪,火气大、冲动是酷热天气下的常见反应。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从生活点滴做起,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