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此次调整将对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为贷款主体的企业又有何反应?
商业银行:目前暂未调整 竞争将更激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我市各商业银行暂未就取消贷款利率0.7倍下限进行相应调整。业内人士认为,贷款利率放开是为了让金融机构利率完全市场化,未来银行之间竞争将更激烈。
洛阳国泰君安证券洛阳营业部投研总监柳刚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虽被取消,但银行也需根据自身资金、规模逐步做出相应调整。目前,银行业马上实施利率大优惠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带来的方向调整,必然加剧银行间信贷领域的竞争。
光大银行洛阳分行零售部总经理谢科说,此次0.7倍贷款利率下限取消,标志着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开始向市场化转型,同时也预示着银行业新竞争机制形成。他认为,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后,金融机构与客户间协商贷款利率的空间扩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能降低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
工商银行洛阳分行个金部理财经理邱峰说,银行利润来自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差,贷款利率下限被取消,意味着银行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邱峰认为,未来资本雄厚的大型银行或会压低贷款利率吸引客户。
民营金融机构:发展迎契机 更具竞争力
“目前来看,民营金融机构与银行相比,存在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等劣势。其所接纳的客户,多是难获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洛阳汇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建说,目前正规民营金融机构数量不多,资金来源有限,很难为小微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在贷款利率放开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下限为央行基准利率的0.9倍,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7月初,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对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亮起绿灯。
李新建说,从长远来看,《意见》的下发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将大大提升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热情,促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更多企业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小微企业:期待更多话语权
“如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真能降低,当然是好事,关键问题是,小微企业恐难以从中得到实惠。”某机械设备加工企业财务主管宋桥云说,在银行业内,如今还是卖方做市场主导。小微企业作为买方,没有话语权。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小微企业贷款的需求量很大,排队等贷款的现象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是不会为小微企业降低贷款利率的。
经营面粉加工厂的宋佳喜说,有实力的大企业一直是银行贷款业务的“宠儿”,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大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能争取到更低的利率,但是对于本身实力较弱的小微企业来说,只要能贷到款就已经满足了,想要享受更低利率几乎不可能。
“小微企业考虑的往往不是贷款利率,而是能否从银行贷到款。”李新建说,根据过去了解到的情况,我市有一些小微企业存在机构、账目不健全问题,或不能足额提供可用于抵押的标的物,不具备从银行贷款的条件。
邱峰也说,现在银行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不同的利率发放贷款。国企、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信誉好、贷款额度大,对银行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容易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而银行对于一些规模不大、贷款额度较小的小微企业则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但不管怎样,目前多数银行向企业放贷的利率普遍高于央行基准利率。他认为,在短期内,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对银行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不能从银行贷到款的中小企业,大多会转而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往往高于央行基准利率很多,所以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在短期内也难以让小微企业享受到较低的利率。”李新建说。
李新建认为,由于目前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比较旺盛,尽管贷款利率下限被放开,但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在短期内或许会上升。
理财市场:对银行股负面影响有限
受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放开消息影响,7月22日开盘后,银行股出现普跌现象。柳刚认为,贷款利率管制正式放开,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助于发展现代化的金融市场。央行此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传递出管理层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号。对于资本市场来讲,本次新政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资本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从理论上来说,贷款利率下限放开会导致利差收窄,而利差恰恰是目前银行类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不过,由于各大商业银行不会很快下调贷款利率,银行利润收窄的情形在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柳刚说,因此,新政策对银行股板块在短期内有一定调整压力,但力度不大。对市场整体而言,其负面影响比较有限。从长期来看,中小市值的银行类上市公司在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面对利空因素,其股价将承担更大压力。
柳刚认为,未来各家银行将推出一些在风险收益上更具特色、差异化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有望进一步规范壮大。建议稳健的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中长期高收益产品和固定收益类的信托产品,同时,在月末、季末等重要时点购买理财产品收益会更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不会做赔本买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不会高于贷款利率。
本报记者 王蕾 郭秩铭 实习生 潘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