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 王雷 摄 |
|
从去年以来,广州盛江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心跳”就开始与偃师同频共振——总投资6亿元的总部迁偃项目2012年1月在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开工,今年7月厂房车间主体竣工,预计11月办公楼主体完工,明年5月左右正式落户偃师。
偃师将迎来这样的盛江:拥有国家一级资质的摩托车生产基地,集三轮摩托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发动机研发、制造、产业化管理于一体,年营业收入约10亿元、利税7000万元以上。
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链又添一员“猛将”。
偃师市委书记刘尚进深有感触:“产业集聚关键是在链条上做文章。具体到偃师,就是要一手抓项目,通过转型提升打造产业优势,让偃师成为企业集中的必要选项;一手抓服务,聚合各种功能要素打造服务优势,让偃师成为企业集聚的优先选项。”
两条路,齐步走;两个选项,两个目标。偃师以这样的选择,形成产业衍生项目富集、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
产业高地——
优势更优,为产业集聚张开“风帆”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是全国唯一以三轮摩托车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去年以来,该集聚区又扩为“一区三园”,依托三轮摩托车、新能源、新材料优势产业,打造三大超百亿产业链。
优势不优,“凤凰”不来。偃师做强产业集聚的核心蓝图是:持续打造新优势,让优势更优,把产业集聚区变成吸纳项目的“聚宝盆”,夯筑企业争相投资的产业高地。
延链补链,打造产业“半径优势”
偃师是知名的三轮摩托车制造基地,但多年来,发动机这样的“重量级”零部件必须远赴千里求购,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去年以来,偃师着力构建配套完善的“半径优势”,先后引进了总投资近10亿元的洛阳北易、洛阳五羊、广州盛江等项目,年产发动机近百万台,偃师整车生产基本实现了“零件不出园”。
链条完备,成本优势凸显。济南轻骑、广州五羊、重庆隆鑫、凯曼重工等各大企业纷至沓来。而今,在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三轮摩托车产业园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盘踞”着整车企业30多家、配套企业1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主导产业集群企业增至43家,成为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产销基地。去年至今,集聚区实施超亿元产业项目47个,总投资125.5亿元。
项目富集的“马太效应”托起了“偃师标准”。走进产业集聚区,处于中心位置的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饰,功能分区轮廓初显。这是全国唯一的三轮车公共服务中心,集合质量检测、标准制定、研究研发、融资担保等功能,三轮车制造将历史性出现“偃师标准”。
今年4月,首届中国三轮摩托车高峰论坛在偃师举行,全国70余位行业专家和大型摩企老总“摩坛论剑”,偃师以三轮车份额占全国市场超1/3而被誉为“中国三轮之都”。
转型发展,打造产业“升级优势”
总投资3.3亿元,总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基站26处,预计每小时发电3万千瓦——近日,全省最大的光伏电站在偃师宣告建成,产业集聚区内25家企业将在屋顶接收更节约、更环保的绿色能源,除直接为企业带来生产效益,其“副产品”更为可观:年节约标煤12244.2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4895.6吨。
该电站是以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板为主材料建成的,对于新能源产业占据一定比重的偃师具有特殊意义。从全国第一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在偃师出产,偃师新能源产业在转型路上一步步迈上了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五个台阶,终于推开了太阳能电站的大门。
转型发展,在偃师是一曲昂扬的旋律。如何冲破能源产业困局,偃师一直在探索。该市以申报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为动力,以光伏逆变器、太阳能光伏电站为主攻方向,力图光伏产业逆势崛起。去年11月,年产1000MW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偃师开工,打破了晶体硅独力支撑的局面,奠定了非晶硅与晶体硅“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