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老城南关的山陕会馆如今已是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洛河码头的南关一带明清时期商贾云集,见证着隋唐大运河的繁华 |
| 扬州段的古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现在依然通航,货运繁忙 |
|
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宏大的人工构筑。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大陆和北非的交通线路。如果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PK台上,比较贡献,长城和丝绸之路都是通身外溢着强势、赢得雷动掌声的重量级选手。它们都有极高的知名度。
中国大运河滚动着沉雄的船工号子,穿越时间隧道,闯进媒体的视野。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八省市联合进行的大运河申遗正有序进行,争取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把大运河这位媒体眼中的后起之秀和那两位重量级选手PK一下,会是什么结果?在历史的天平上孰轻孰重?
1 大运河PK长城
曾有报道说,宇航员在太空能够看到的唯一的人类建筑是中国长城。后来,中国的载人神舟一跃巡天,否定了这种说法。原来,这是一些国人的“良好意愿”、主观推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长城总长8851.8千米,因此称为万里长城。它像一条蜿蜒的巨龙,东边探到河北山海关的老龙头,畅饮滔滔渤海水;西边甩到甘肃嘉峪关,横扫荒漠千山远。
其实,假如宇航员能够看到长城的话,也一定会看到纵贯我国南北的大运河。长城是曲曲弯弯、起起伏伏,在山岭间若隐若现;而大运河是在一个大的平面上,河道规整,泛着银光,目标更为明显。
从功能上看,长城是内地农耕民族为防御关外游牧民族侵扰修建的防御性设施,高筑壁垒,拒敌于门外。运河是为了攻伐对手,求运输辎重便利而开挖的航道,是为了向京都输送漕粮而疏通的沟渠。
看建设者的心态,长城是弱者被动防守的构筑,运河为强者主动进取的利器。阴柔凹陷的运河比阳刚凸起的长城更有能量,柔中求刚、胸怀大志、从容不迫。
在客观效果上,长城起到了一定的壁垒作用,但也屡屡被强者攻破,没有阻挡住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草原英雄的铁骑。靠“高筑墙、广积粮”打天下的大明王朝,修长城最为卖力,一直没有停下嗨嗨哟哟运石砌墙的号子声。可山海关大门一开,万里长城成为摆设,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运河,却没有辜负开掘者的期望,在隋炀帝北征高丽中源源不断地输送去辎重。畅通的漕运保证了隋唐东西两京和宋元京城的粮食供应,成为帝国的重要生命线。运河方便了南北的物资交流,经济空前繁荣;便利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传播,有益民族统一。
运河是强盛国力的功臣!国力强,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回望历史风云,固守长城的帝王往往沉溺于宫廷荣华,不思进取;迈过长城的枭雄,最喜叱咤风云,成为扩疆拓土的英雄。坚固的长城关隘巍峨门楼,被誉为“北门锁钥”“中外钜防”,却也禁锢了无数帝王的雄思伟略,遮挡了将士建功立业的西北望眼。
第一组PK,大运河胜出!
2 大运河PK丝绸之路
交流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行为。物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调剂盈余缺欠;文化交流能够开阔视野,丰富思维。人类的强大,得益于会制造工具,也受惠于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在世界的东方,两条交通干线对人类的交流活动居功至伟。
一条是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华夏帝都洛阳、西安向西,穿越茫茫戈壁,翻过皑皑雪山,将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古希腊、罗马连接在一起。在这条交通线上,驼队络绎,商旅往来,将西域的胡萝卜、胡椒、芝麻、无花果、葡萄、核桃、黄瓜、石榴等运来中原,饱了东方人的口福;又将汉唐轻柔光亮的丝绸贩往西方,让用羊毛和亚麻缝制衣物的罗马人惊叹欣羡。中国西传的还有瓷器、漆器、铁器、竹器、生姜、肉桂等,更有造纸术、印刷术、井渠技术等科学技术。西来东往的取经僧、传经人,则把释迦牟尼的人生顿悟推广到中原,发展成汉传佛教,与儒学和道教千载并行,丰富着中国人的文化和思想。
一条是滔滔流淌的大运河。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陆地交通全靠人力畜力,运量小,耗费大,特别是远程运输,运夫和牛马所食往往超过所运物资的价值。而利用舟船进行河流运输,具有载量大、距离长、费用低的优点。因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开始开挖人工运河,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挖了运河“邗沟”,魏惠王开凿了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鸿沟”。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后,需要用南方的经济支撑北方的政治,同时加强对南北方的统治,于是,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南通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抵涿郡,沟通海、河、淮、江、钱塘五大水系,全长2700公里的大运河诞生了。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条条江河向东流。南北向大运河的贯通,形成了以京都洛阳为中心的航运网络,水陆相济,川流不息。从此,使吴越荆楚之产、滇黔巴蜀之物、齐鲁燕赵之货,莫不相通。
大运河在东都洛阳和丝绸之路形成交会。船上的货物卸下来驮上马背驼峰,驮来的物资扛进商铺船舱,水陆交通枢纽使洛阳极为繁盛,成为集市兴旺的国际大都会。隋代兴建洛阳城时,凿有漕渠,三处集市均依傍可以行船的河渠。当时北市“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贩贸易,车马填塞”。南市“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集市兴盛,反过来促使两条水陆大动脉活力更旺,勃发生机。
大运河的开凿,是一项利国利民顺应历史潮流的宏伟功业。然而,由于隋炀帝不惜民力,劳师动众过于扰民;追求奢靡,三下江都耗费巨资,使其落下昏君暴君的骂名,这也影响了后人对大运河的客观评价。诗人皮日休在议论大运河的《汴河怀古》诗中惋惜地议论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在看到运河之利的唐人皮日休眼中,炀帝修运河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的。
如果请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两位老友走上PK台,两位一定紧紧拥抱,有说不完的忆旧话、流不完的相思泪。大功伟业,名垂青史,裁判员只能将两位的手同时举起。
3 企盼申遗成功
长城早在1987年12月就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有着坚固国防的象征意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
人类自古有逐水而居的天性。大运河贯通后,随着千舟万楫穿梭来往,运河两岸繁荣起一座座富庶城镇,如明珠般熠熠生辉。中国有“流成的杭州,漂来的北京”的说法。杭州在隋朝以前是个仅有1.5万人口的小镇,大运河贯通后,商贾云集,至唐中叶已有店铺3万余家,到宋朝时已有人口120万,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元世祖忽必烈离开黄河流域选都大都(北京)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北京有运河通达,物流便利。运河及因河而生而兴的城镇,成为祖国母亲身上闪耀华彩的水晶项链。
由于种种原因,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申遗都来得晚了些。它们助推着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文化包容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有着诸多遗迹遗址。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关隘、烽燧井泉、古道客栈、石窟寺庙,运河沿线的蓄水堰坝、过船闸门、储粮仓库、镇水宝塔、过河虹桥、港口船坞,它们既是珍贵的文物,又承载着诗词歌赋、民间传说、戏曲说唱等艺术形式的厚重的文化遗产。它们如果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定会浓墨书写文化保护的新篇章。
大运河、丝绸之路两个申遗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于今年正式接受联合国专家的现场评估。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共有5处遗址入选最终申遗名单。其中,大运河申遗两处,为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丝绸之路申遗3处,为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含明教坊、宁人坊)和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洛阳是我国唯一同时承担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双申遗”任务的城市,准备工作积极扎实,只待开考。
我们期待捷报频传,双喜临门,历史的幸运将再次光临神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