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新增达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企业9家,新增达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企业2至3家……年初,我市明确今年农业产业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据市农业部门统计,上半年,全市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32家,洛阳伊众、巨尔乳业等多家企业均达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标准,其他各项指标也均超额完成。
“全市龙头企业现有员工5.6万人,资产总额82.9亿元,年销售收入106亿元,各项指标比3年前翻了一番。”市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5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2%,农业产业化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59%,在农业产业转型、综合效益提升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但是,放在全国、全省背景下考量,我市农业产业化现状仍让人无法乐观。请看下面这组数据:全市龙头企业的平均资产不足2000万元,平均年销售收入只有2400万元;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1家,占全省60家的1.7%;省级龙头企业数量31家,也只占全省总数635家的4.9%!
数据背后,反映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六多六少”问题依然突出:在生产组织方式上,龙头企业数量多,大个头的少;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上,生产初级农产品的企业多,精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少;在经营思路上,传统观念多,现代意识少;在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上,生产普通产品的多,生产名优产品的少;(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