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李子是试金石,能测出人心的善恶,但世间又有何物不是试金石呢?
家里买了一些李子,晶莹如玉。这几日闲读《世说新语》,不由得想起了魏晋的李子。
太守和峤家有好李,驸马王武子(其妻弟)来要,给了几十颗。王武子嫌少,趁他值班不在家,带领一群少年前来,饱食之后,又砍了树,然后把一车树枝送与和峤。问:“和你家的树比起来如何啊?”斧声坎坎,李树摇摇,那魏晋时期的李子树寂然无言,却在史册中诉说着士族的骄横。
和李子最有缘的要数王戎。王戎风姿秀彻,名列“竹林七贤”,幼时不摘道旁之李,因而有神童之誉。后来官至司徒,财富之多,“洛下无比”。既贵且富,却吝啬异常。侄儿结婚,只送一件单衣,事后又要了回来;女儿结婚时借了他的钱,不还钱就给脸色看。最使人惊诧的事也与李子有关——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我一直奇怪:李肉如此娇嫩,李核又坚硬无比,如何给李核钻空又不伤及李肉呢?那么多李子一核都不放过,他的毅力和耐心从何而来?又想起不摘道旁李之事,在他小小的心里,即认定人性自私,李如好吃必摘完,所以,长大后,“恒钻李核”之事就不难理解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戎大肆聚敛又如此吝啬,可能是想着把财产留给儿子,但中年丧子,令他悲痛欲绝。
古诗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王戎用自身行为为诗作了一个生动的注解。小小的李子成其名,也毁其名。惜乎!只因“恒钻李核”之事,洛阳巷陌,至今犹议。
拿起一颗李子,思绪竟跑到了魏晋。小小的李子是试金石,能测出人心的善恶,但世间又有何物不是试金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