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大运河申遗中国行系列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一条河 一座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8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苏州
一条河 一座城
位于山塘街口的御碑亭
▲暮色中的山塘河
苏州外城河
    如果说横贯南北的大运河是枝繁叶茂的古藤,那么苏州就是它最芬芳宜人的花朵。

    作为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市除城区运河故道、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等河道之外,苏州市盘门、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街区、宝带桥、吴江古纤道等7个遗产点也一并被列入首批大运河申遗名录,是全国35个运河沿线地市级市中唯一的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吴王夫差始建 至今走向没变

    大运河苏州段是江南运河在苏州市境内的主要河段,由不同历史时期开凿的多段运河组成,它北起自与无锡交界的望亭镇五七桥,穿过苏州城区,南止于与浙江交界的鸭子坝,总长度约73公里。

    7日,当参加此次大运河中国行的志愿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城区西部的大运河畔时看到,南来北往的货轮不断,大量的煤炭、沙石等被运送至南北各地。

    “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洛阳隋唐大运河特约馆员王志军介绍,公元前514年,伍子胥主持修建阖闾城时,设水、陆城门各8座,外有护城河包围,内有水道相连,水门沟通内外河流。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挖了一条自今天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奔牛镇与孟河连接,可达长江,全长170公里的人工河道,此为江南运河最早开挖的河段。

    7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在原有江南运河的基础上,“敕穿”(贯通)了北起镇江南至杭州的江南河,全长400余公里,河面宽30多米。自此,古城苏州被正式纳入大运河水系。

    “江南运河修成后,因苏州古城以南地势低下,没有陆路,汛期一至,河湖不分。”王志军说,9世纪初,时任苏州刺史王仲舒在太湖东缘修筑了一条长堤,将太湖与运河分开,同时在太湖的泄水口澹台湖与运河之间建造宝带桥,解决了运河航运的风涛之险,史称吴江塘路。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苏州市分别在城西侧新开凿两段运河,绕开了原作为主航道使用的上塘河、西侧环城河与胥江、南侧环城河,改走澹台湖,至宝带桥与原河道相连。从此,这条线路成为大运河苏州市河段的主航道。

    王志军表示,大运河苏州段自春秋时开建,隋唐时基本定型。唐代以后,虽多次重筑、修缮、疏浚,但运河的基本走向、大致面貌变动不大。

    白公指挥筑堤 北入古城门户

    傍晚时分,采访团来到位于苏州市阊(chāng)门(始建于春秋,为古城苏州“八门之首”)附近的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看着脚下缓缓流动的山塘河,很难想象眼前这条小河,就是曾经大运河北入古城的主干航道之一。

    作为大运河苏州段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塘河建于公元825年,旨在加强大运河与苏州古城的联系,由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所建,故又称白公堤。山塘河北起白洋湾,南至阊门,长6200多米,与大运河连接贯通,是大运河北入苏州古城的一条重要水道。

    山塘河边,与河相伴相生的则是以河道为骨架、街巷相依附,具有“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特点的居住街区——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行走在历史街区里,虽已夜幕降临,依然游人如织,一片热闹。

    山塘街60多岁的居民孙老先生告诉我们,山塘街第一次大发展是在南宋。明清时期,山塘街逐渐成为苏州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大量店铺、会馆、庙宇聚集于此,现存的玉涵堂、普济桥、通贵桥等均建于这个时期。

    如今,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仍保存许多文物古迹,如会馆、祠堂、戏楼、牌坊、古桥等。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山塘街历史进程以及经济、文化繁荣的见证。

    奠定城市格局 留下众多遗产

    运河之水成就了苏州的城市格局,更富庶了地方经济。直到现在,大运河苏州段仍然是整个大运河最繁忙、最具活力的河段之一,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据统计,如今大运河苏州段每天通过的船只超过6000艘,约占运河全年通航总量的1/5,断面货流密度约8000万吨。2007年,苏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8377万吨,远超同期的大运河港口镇江、长江港口南京和荷兰北海运河港口阿姆斯特丹。

    王志军说,大运河与苏州古城水系融为一体,造就了古城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城市格局,并造就了享誉世界的苏州园林,这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独一无二。

    同时,大运河还为苏州留下了许多与运河有关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价值的有7处:唐代以来就是苏州大运河航道之一的山塘河及其历史街区;大运河苏州段地标性建筑虎丘云岩寺塔;连接大运河与城内水系、连通内外城的盘门水陆城门;明清漕粮仓储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古代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见证的全晋会馆;集水利、交通、景观于一体的古代桥梁杰作宝带桥;江南运河水利工程的杰出范例吴江古纤道。

    “如果说,太湖水滋养了吴地最初的文明之光,被称为苏州的‘母亲湖’,那么,苏州人最初开凿并最终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当为促使苏州兴旺发达的‘父亲河’。”王志军说。 本报记者 姜春晖/文 鲁博/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