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大运河申遗中国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伍子胥督工建大城 王仲舒捐带留美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8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苏州虎丘塔盘门宝带桥:
伍子胥督工建大城 王仲舒捐带留美名
盘门
宝带桥
阊门
    作为全国35个运河沿线地市级市中唯一一个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市除城区运河故道、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等河道之外,虎丘云岩寺、盘门、宝带桥等7个遗产点也一并被列入首批大运河申遗名录。

    9日上午,参加此次大运河中国行的志愿者先后来到虎丘云岩寺、盘门、宝带桥等遗址点,继续探访大运河与苏州的不解“情缘”。

    虎丘塔:大运河苏州段的“地标”

    苏州有名古话:“先见虎丘塔,后到苏州城。”

    9日上午,参加此次大运河中国行的志愿者沿大运河一路南下,在距离苏州城还有一段路程时,就看到耸立千年的虎丘云岩寺塔。它既是苏州的象征,也是大运河苏州段的地标。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特约馆员王志军介绍,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犯破伤风病死,葬于此山,入葬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虎丘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塔——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它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七级八面以砖结构为主的仿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是八角形楼阁式塔中现存年代最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的实物。其套筒式结构使塔历经千年斜而不倒,为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

    据寺内碑刻记载,虎丘寺建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 唐时,为避李虎 (唐高祖李渊祖父)之讳,便改名为“武丘报恩寺”,唐会昌年间被毁。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重建时又改名为“云岩禅寺”。清康熙年间更名为“虎阜禅寺”,但人们仍习惯俗称之为“虎丘寺”。

    云岩寺里,在一处崖壁下有一个窄如长剑的水池——剑池。据传说,吴王阖闾下葬时曾以3000把宝剑殉葬,故名剑池。剑池旁边,书写着“虎丘剑池”几个大字,相传乃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真迹。

    盘门:古代水陆城门的典范

    到苏州之前,早就听说苏州门多,阊门、盘门、胥门、吴门等“八大名门”遐迩闻名。

    在此次大运河申遗中,盘门以其保存完好的古代水陆两用特色成功入选“首批申遗名单”。因此,盘门也成为我们此行必不可少的一站。

    9日一大早,我们从阊门出发,沿着古运河一路往南。很快,一座七级佛塔巍峨映入眼帘。它就是苏州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塔——瑞光塔。据了解,该塔是三国时吴王孙权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所建,因此又被称为“报恩塔”,是教导子女们孝敬老人的活教材。

    绕过瑞光塔,再往西南方走不多远,就到了象征吴越古人智慧的盘门。

    “盘门城楼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由伍子胥亲自督工,为吴国‘阖闾大城’八门之一。”景区讲解人员介绍,盘门是苏州城墙西南角的水陆结合的城门,是苏州古代军事、水运的重要通道,位于江南运河苏州城区运河故道上,是连接大运河与苏州古城的一个重要节点,战时守城防御,汛期防洪泄洪,平时水陆通行。现存盘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经明清两代续修。

    爬上5米高的盘门城楼,垛口、铁炮、炮洞、绞关石、天井等设施一应俱全。讲解人员说,盘门由两道陆门、瓮城与水门组成,水门内设置两道水闸,起军事防御与调控水位的作用。门朝东南,水陆两门并列,包括两道陆门和两道水闸门。两道陆门间为略呈方形的瓮城。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多雨地区,又与运河相连,每年汛期都对苏州城产生影响,通过水门的设置,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的防洪、泄洪。”王志军说,盘门采用“面东背水”抹角做法,避开了水流方向,避免了水流的直接冲击。同时,在结构上采取水陆两门错位并列,砌筑水、陆两道城门,并把它们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

    宝带桥:中国十大名桥之一

    在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傍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水草围绕处,一座石拱桥静卧在京杭大运河旁边。它就是宝带桥。

    当日上午,当我们慕名找到该桥时,看到这里游人稀少,显得有几分寂寥。

    “别小瞧这座桥,它可是与赵州桥、卢沟桥等一样名列中国十大名桥的啊。”王志军说,它始建于816~819年,公元1442~1446年改建为53孔连拱石桥,桥长316.8米,是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代表了古代中国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的卓越水平。2001年,该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宝带桥为连拱桥,各孔拱形均属圆弧,接近于半圆形,孔高与孔径之比(即矢高比)接近1/2,属于陡拱。陡孔不仅对墩、台产生较小的水平推力,而且桥孔的净空较大,便于行舟。为了避免这类柔性墩所引起一孔受损波及全桥的情况,在北起的第27号墩,以两墩并成一墩,构成能承受单向推力的刚性墩,也就是制动墩。

    宝带桥与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唐代苏州刺史王仲舒。

    王志军说,与白居易一样,王仲舒任苏州刺史时,出于河运急需,便主持建桥解决交通。由于国库紧张,为筹措建桥资金,他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当地豪绅看到后也纷纷解囊相助。为感父母官的义举,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

    宝带桥边,就是有“九里石塘”之称的吴江古纤道。“纤道是古代以人力背纤为行船提供动力的通道,是运河船运的重要辅助设施。”王志军说,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的吴江古纤道长约1500米,宋庆历八年(1048年)增石维修,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年)复以巨石修筑。明清时期,吴江古纤道既是运河河岸又是纤道,还被充作驿道,是水陆并用的交通要道。

    “吴江古纤道为江南古塘路中最重要的一段,其构筑的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成了后来许多塘路效仿的典范。”王志军说。

    本报记者 姜春晖/文 鲁博/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