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底特律破产的启示》,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认为,文章对一个城市破产表象下的产业发展规律的观察与思考入木三分,并以此为镜,结合洛阳历史与市情进行比较分析,道出了洛阳之痛,悟出了洛阳未来发展之路。
刘溢海认为,以此为切入点围绕洛阳城市发展展开讨论,对解决洛阳城市问题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有必要。他也就此谈了自己的四点体会。
其一,一个地方领导者的工作思路对城市发展具有引领性、方向性影响。而这种影响要体现其可持续性,不断释放正能量,就要善于谋划城市、经营城市和管理城市。究其根源,绝非城市空心化下的美化、亮化、绿化和土地城市化,而应该对城市进行合理的产业定位,从而使城市发展永远焕发出青春活力。
其二,一个城市发展最大的活力和动力在于创新。创新是系统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资本运营创新,而创新有赖于大环境、大氛围、大气候的营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提供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解决政府失灵的问题。说到底,让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配合好,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
其三,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而任何产业都有包括投入期、成长期、饱和期和衰退期阶段性特点的经济生命周期。遗憾的是,我们对产业的发展曾经缺乏足够的前瞻性,思路不够清晰,或者更多是停留在理念上,行动上更多表现为短期行为、过期行为。传统支柱产业一直没能走出困境,县域经济多为资源开发型行业,整体上使得洛阳产业出现高能耗、高投资、高污染,低效益、低效率和低附加值等短板。
其四,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投资,而投资行为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负债行为,负债经营是现代社会发展之必须和普遍规律,问题是负债经营是有风险的,超出了安全警戒线就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当前我国多数城市风险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甚至意识尚有偏差和扭曲,所以现代城市如何盘活现有存量资本,用好增量资本,是需要我们认真研判的。
本报记者 王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