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团在嘉峪关 |
| 采风团西出嘉峪关向敦煌进发 |
|
核心提示
洛阳是中国“双申遗”的唯一城市。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的“大运河申遗中国行”大型采访活动,目前已圆满结束;目前,洛报集团旗下《洛阳晚报》创刊二十年大型活动之一——“牡丹使者”重走丝绸之路大型采风活动正在进行,引起读者、沿途民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4天时间里,《洛阳晚报》记者从洛阳出发,沿古丝绸之路先后到达临潼、兰州、张掖、嘉峪关,一路感受丝路风情、传递洛阳文化。
19日19时,两位“牡丹使者”身着汉服,缓缓从嘉峪关城门前走出,“牡丹使者”重走丝绸之路大型采风活动的全体成员也随之西出嘉峪关,踏上新的征程。
下一站,敦煌!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
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上,向南望去,是横亘千里的祁连山,北侧则是北部山系,嘉峪关就像一把铁锁,牢牢锁住千里河西走廊的西出口。
嘉峪关虽然建于明朝,但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通道,两汉以来,大量的军队、使者、商队、僧侣、传教者、诗人,从此地来往通行。因此,嘉峪关是丝绸之路中原到西域的重要节点,是古代丝绸之路兴亡更替的见证。
在参观了嘉峪关内城后,一个简短的出关仪式在城门前举行:采访团全体成员列成两队,在“牡丹使者”的带领下向西进发。
感受丝路风情
传递洛阳文化
在西安华清池边,我们感受了盛唐长安的繁华余韵;在兰州母亲河畔,我们聆听了金城重镇的丝路传说;在焉支山侧,我们体会到匈奴在被汉朝军队击败后,“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怆;在张掖大佛寺里,我们似能听到明代高僧在拿到万历皇帝送来的“北藏”佛经后,轻声诵读的宁静……
每到一地,我们都能听到关于种种丝路的故事;途中,洛阳晚报特派记者不时“脱离”大部队,奔赴各个申遗点探访;我们将这些搜集到的史实信息进行梳理,为读者带回沿途的精彩报道。
一路上,我们也见证了作为丝路东起点的洛阳,对丝绸之路的影响和紧密联系:在众多景点和博物馆陈列的出土文物中,不乏洛阳唐三彩、瓷器等带有洛阳印记的物品;在张掖大佛寺,展出了一枚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同样的银币在洛阳博物馆也有保存……
沿途的城市和市民也以丝路为荣,正全力为丝路申遗努力:在一些有申遗点的城市,沿街和景区到处可见关于申遗的标语;在麦积山石窟,我们见到了甘肃电视台的摄制组,他们正在为该石窟录制节目,为申遗做准备……
采风团成为
沿途关注焦点
当采风团到达临潼时,早有两名西安市民在这里等候,要求参加采风团。原来,他们通过晚报电子版得知消息,专门驱车从西安赶来“求组团”。虽然因为采风团行程安排已定、无法临时增加成员,但在离开时他们仍专门叮嘱:“以后洛阳晚报有类似活动通知我们!”
当采风团的车队在兰州的黄河边暂停时,一些兰州市民围拢了过来,看到车队“重走丝绸之路”的醒目,连连发问:“你们这是要到乌鲁木齐吗?”“你们有多少人啊?”……得知我们来自洛阳,正为丝绸之路申遗助力,市民竖起大拇指:“我们也支持你们!”
张掖日报和当地的政府官方网站中国张掖网也派出记者,对采风团的活动进行跟踪采访,并对“牡丹使者”进行了专访。
特派记者 孟国庆/文 张晓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