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姓名:王海峰 职业: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风电轴承制造部一车间车工 最幸福的事儿:带领班组成员成为公司最有效率的班组 最遗憾的事儿:工作忙,不能在家多照顾孩子 |
|
今年35岁的王海峰,曾代表公司参加市、省、国家级的车工比赛,多次获奖;13年来,累计无偿献血26000毫升。王海峰说:“一个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牺牲与奉献。”
平凡岗位 积极创新
2000年,王海峰从洛轴技校车工专业毕业后进入LYC公司。他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车工技术,还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磨工技术。
2008年,他在洛阳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车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当年,他被授予洛阳市“首席员工”和“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3月,王海峰调到公司风电轴承制造部工作。当时,风电轴承制造部接到生产1.5兆瓦到5兆瓦大型风力发电机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的订单,这是该公司首次生产这两种轴承。过去轴承都是用磨床生产,而这两种轴承直径从1米多到3米多,产量大、精度要求高,王海峰提出用车床代替磨床生产,得到大家认可。
为了使加工出来的产品严格达到图纸设计要求,他通过不断对各种刀具进行切削实验,调整切削速度和进刀速度,达到了生产要求,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产品交付后,用户十分满意。王海峰“以车代磨”的创新,使得该公司填补了当时国内生产风电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的空白。
他所开的机床是车间唯一的数控车磨机床,因此需要根据生产任务不断换活,但他从无怨言,并且每个月都超额完成定额工时,月月工时名列车间第一。
热心公益 无偿献血
2000年3月的一天,还在上学的王海峰和同学去上海市场逛街,无意中看到了无偿献血车。怀着好奇,他走了进去,当时献了200毫升血。第二天,学校开运动会,他拿了铅球和接力的第一名。王海峰发现,献血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于是决定继续献血。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跑到市中心血站主动献了400毫升血小板,而正常情况下,每次只需要献200毫升血小板。献完后,他又直接返回工作一线,开起了车床。2009年以后,他每年献血小板3至4次。
2006年6月,王海峰因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被市政府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08年,被市政府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被原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截至目前,他已献血35次累计达26000毫升。
■人物心声:把平凡的工作干好也不平凡,只有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我献血是为了救助别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记者感言:作为一线的一名普通职工,王海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热心公益、无怨无悔。他用自己的勤劳与朴实,交了一份满意的人生考卷。
本报记者 王晓丹 实习生 郝盼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