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一个小区“物业自治”的样本
杨镇村:古为兵家必争地 今种蔬菜富乡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3 年 8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杨镇村:古为兵家必争地 今种蔬菜富乡民
村民在杨镇村无公害蔬菜棚采摘蔬菜
    ■往事如烟

    杨镇村的老人们讲,相传在很久以前,杨镇村原名红花镇,是一个屯兵坚守的好地方。当时红花镇地界内有一土寨,其年代已很难说清楚。土寨一侧有一条深入两山之间的隐蔽深沟,可直通邙山腹地。土寨四周有宽厚不一的寨墙,错落有序,寨内有土窑,更有一条通往涧河可取水的水道。

    传说隋炀帝迁都洛阳后,看到红花镇地理位置重要,曾屯兵于此,这个地方便更名杨镇。杨镇的村民姓氏多为马、张、李、陈、郭、兰、龚、贾、王、金、游、仝等。据家谱记载,马姓、郭姓族人均为明朝时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至此。

    ■人文自然

    杨镇村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陇海铁路穿村而过,村内有一条乡村公路南接310国道,北连五头镇。杨镇村北靠邙山,涧河环村而流。古往今来,该村一直是风水宝地,兵家之争在所难免。目前该村有耕地1300余亩,全村11个生产组,共计1300多口人。

    ■今日杨镇村

    “土地流转确实给村民带来好处,如今村里大面积种植无公害蔬菜,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杨镇村党支部书记马文来说,2011年,相关投资企业在村内规划建起一座大型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该基地建设分三期实施,第一期主要为蔬菜种植,计划用时3年,建成蔬菜种植大棚3194座,其中钢结构智能温室48个,日光温室3146,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灌溉管网、锅炉供暖、办公实验等设施;建成后可年产绿色无公害蔬菜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年利润2000余万元。

    目前,该基地已建成高智能遥控喷灌实验田6700平方米;智能温室钢构大棚1个,占地24亩;日光温室大棚47个,占地40亩;种植有黄秋葵、羊肚菌、苦瓜、苤蓝、紫茄子、土豆等大棚、小拱棚及露天蔬菜1000余亩。

    在这座基地,所产的优质蔬菜均要进行统一分拣,分拣后的蔬菜通过包装、冷藏,可减少蔬菜营养成分流失。基地内的部分蔬菜可在销售旺季时入库保鲜,到淡季时销售。

    杨镇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相关企业大力推进以公司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选种、育苗、栽植蔬菜及收购、销售等方面帮助农民增收。农户每人工资最低1200元,不设上限,农户按工作量领取工资。

    马文来说,下一步,村里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将继续打造品牌,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标准化的有效结合;逐步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及生产管理档案,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多采用沼液、沼渣、农家肥、生物有机肥、防虫网、黑光灯等方法,确保蔬菜产品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等认证标准,使其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逐步建立起质量追溯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基地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根据相关规划,在2014年至2015年,杨镇村计划建设千亩蔬果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2.4亿元,建成集种、养、加工、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蔬菜标准化循环生产基地。

    同时,杨镇村将力争把千亩蔬果基地建设成国家级蔬果科研、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观光示范园一体化的标准示范园。5年内,使基地形成设施先进、产业配套体系完整、企业制度健全、示范带动能力大、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一流农业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游云亮 文/图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