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已有些日子了。失母的悲哀虽然还压在心头,但我的心情已渐渐平复,因此能够沉重地、冷静地写点儿文字。
母亲生于1929年3月12日。听母亲讲,外公是一个有点文化的人,家境殷实,母亲上过私塾。
父亲兄弟五个,爷爷去世早,家里是奶奶和我的大伯在支撑,人多,穷。母亲嫁过来后,非常孝敬婆婆,从未和婆婆红过脸、吵过嘴。
母亲非常尊敬我的大伯,她说爷爷去世早,长兄如父,家里负担大,我们都要支持他的工作。我们五家的房子,全是老弟兄五人和我们小弟兄十多个,一锨土、一盆水、一块石、一片瓦盖起来的。干活了,大家一起主动来,吃饭了各回各家。这让我们明白了有一个好家风的重要——团结力量大,家和万事兴。
母亲非常勤俭,从记事起,她就家里忙地里忙。家里有半年用的柴草,缸中有余粮。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上学交学费,家中始终有钱,不用借——但一年之中很少吃肉,从未倒掉半碗饭。
母亲跟我讲,“房宽屋宽,不如心宽”,做人心胸要宽广,远离贪欲、忌妒,把心放平,低调做事,办事有章法,能处乱不惊。心平和了,底气就足,无妄之灾就远去了,清风细雨就来了。
2007年7月11日的上午,骄阳似火,在南坡上,78岁的母亲在锄地……13时30分,弟弟来电话说母亲身体不好,我匆忙赶到了家中。我记得非常清楚,母亲躺在门厅的席上,见我回去,笑着示意让我坐下,此时她已不能讲话。这一病,母亲再也没有站起来。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母亲卧床不起的这六年来,儿孙辈们悉心侍候,从不嫌麻烦。人在做,天在看。我们知道,多侍候一天老人,我们的福就多一天。
母亲的血汗养育了我们兄妹;母亲的性格、品德感召了我们的家族;母亲的习惯影响了我们的言行。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是儿子。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母亲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财富是:孝敬老人、尊敬兄长、疼爱兄弟,包容善良、勤奋节俭、乐观坚强。这是我们乃至后辈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母亲走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