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比如小粉春,曾给她发过家庭补助,但很难使她的境遇得到改变。她刚被接到福利院时,连续十几天没说过话,很多人以为她是个哑巴。有天大伙突然听见她说“我吃饱了”,这成了天大的喜讯,在福利院传了好几天。2011年9月,她和福利院大大小小几十名智力正常的孩子一起,进入小学一年级读书。
“一个孩子一年5000元都不够”
大病、教育问题最难解决,经费、人员也捉襟见肘
网友“小箩”和“韦萃萃”是常去洛宁福利院献爱心的志愿者。“福利院生活条件不错,护工阿姨照顾得也很好,孩子们很开心。但福利院的集体生活,总有一种无形的压抑,孩子怎样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在洛宁县民政局看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困境儿童救助的大方向。李英涛说,在现有条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排序,心理辅导要放到第三位。因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基本生活、基本生存的问题;接着是教育权;再往后,才能关注到心理健康。
“大病问题”最为困扰。“新农合”可以解决60%到70%,余下还要一大笔钱。在困境儿童中,白血病、尿毒症、脑瘫、先心病患儿等比例不小。“看着孩子痛苦,说起来都掉泪。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是做民政工作的耻辱……”李英涛眼圈红了。
在香港一家基金会的帮助下,洛宁计划为困境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成立“栋梁班”,请高素质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双语教育;联系国外高等院校,免费将困境儿童送到国外一流高校就读。教育,或许可以弥补这些孩子先天的不幸。
但洛宁的探索,也不可避免遇到难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困境儿童保护缺乏依据;经费和人员也捉襟见肘。目前,困境儿童保护主要依靠县财政拨款、福彩收入和社会捐助。“物价上涨,一个孩子吃穿上学成本全算上,一年5000元都不够。钱全部用在孩子生活上、聘用护工上,医药费就没戏了,搞点活动也没条件。”李英涛说。
记者要结束采访时,恰逢一位叫李京军的商人找到福利院。听说缺床,他捐了100张;听说缺桌椅,他又捐了100套。“离开20多年了,听说洛宁救了那么多孩子,我也想做件有价值的事。”其实,社会不缺爱心,缺的是表达的渠道,只要有平台,爱心会不远万里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