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蜜月一过,老公就交给我一个账本,让我记录日常生活各项开销,说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生活成本,让我学会勤俭持家。
最初的几个月,我每天认真地将大到当月水电费、小到炒菜一根葱的开销统统记录下来,但没过多久,学文科的我便厌烦了这样琐碎的数字生活。还好,虽然两人工资都不高,但彼此都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每月衣食无忧,还稍有盈余。
有了孩子后,开销渐大,我开始学理财,想办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股票、基金定投、房产投资……”2007年,我照着书本,自学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在保证家庭基本开销的前提下,定期存下一定比例的应急储备后,我尝试起基金投资的理财方式。听说股票型基金虽然风险大,但赚钱快,我就买了一万元的某股票型基金,刚开始也真的增值了,半年后,我想赎回来,保住胜利成果,但又听说,基金忌讳短线,做长线才有更好的收益,就打消了赎回来的念头。没想到,很快,基金市值急剧下跌,足足下跌了一半……
那次投资基金,我以失败告终,要说收获,也不是没有,那就是不要往不熟悉的领域投资,别人能赚钱的方法,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理财失败的打击,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看来,并非每个人都有理财的能力,既然两口子没有赚大钱的本事,也没有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精明,那么,就随心过吧,只要家里不出现经济危机就行。
就这样平平常常地过下去,生活虽说不上富裕,却也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几年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就这样“我不理财”,仍有“财理我”的喜悦。因为我们两口子彼此都习惯并享受低碳生活——他不喜抽烟,也很少沾酒;我不爱化妆,也很少购物,仅这些低碳的生活习惯,就能帮我们省下不少钱。此外,我们应酬都少,家务事事必躬亲,三餐自己动手,休闲时不爱逛街,爱看书、爱运动,不与他人攀比物质生活,无论收入出现怎样的波动,都尽力把花销控制在家庭收入的70%以内。此外,我喜欢写作,时有作品见诸报纸杂志,可用稿费补贴家用;他动手能力强,家里水管、电器什么的出了毛病,基本都能自己搞定,节省了不少维修费用……
那天,上网和一位在南方做金融工作的闺蜜聊天,谈起各自家庭理财的方式。她说,虽然我们的收入不及她们那里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我和老公低碳的生活习惯及消费习惯,足以保证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比她们差。要知道,最终决定一个人财富的,不是收入,而是支出,只有省下来的那笔钱,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也是会理财的人。
原来,理财可以这么简单啊——赚不了大钱,又没精打细算的细致和耐心,那么,就改变一下你的生活习惯吧,做一个低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