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冷却肉、冷鲜肉、排酸肉是一种肉吗?
目前,市场售的猪肉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
从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热鲜肉最受欢迎,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其实,无论是从营养性还是从口味方面来看,冷鲜肉都比热鲜肉更有优势。
冷鲜肉遵循肉类生物化学基本规律,在0℃~4℃的温度下,肌肉蛋白质会正常降解,肌肉排酸软化,可以使肉质更加鲜嫩,非常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从安全角度来说,冷鲜肉采取全程封闭式加工和运输,始终处于冷链之下,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热鲜肉初始温度在38℃左右,这时大肠杆菌在肉上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仅需17分钟~19分钟,常温下猪肉在几个小时内滋生的细菌就会不计其数。持续高温不仅对热鲜肉的食用安全性有一定影响,还会导致肉类营养成分的损失,风味和色泽品质都会有所下降。
由此可见,冷鲜肉比热鲜肉更有营养、更安全。至于冷冻肉,虽然其有效抑制了细菌滋生,但其营养流失大,肉质口感也较差,应尽量避免购买。
最后,我们还要向大家澄清一个问题,即冷鲜肉、排酸肉、冷却肉是同一种肉。当下,有许多商家打出名目繁多的宣传口号,宣称排酸肉比冷鲜肉和冷却肉更好吃,大家不清楚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常常被商家蒙骗高价购买排酸肉。其实,排酸肉、冷鲜肉、冷却肉就是同一种肉的三种不同叫法,根本就是一回事。
关于这三种肉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表格作对比:
温馨小提示:
刚从冷冻箱里取出来的冷冻肉,是不能使用热水浸泡的方法解冻的。因为用热水浸泡,肉里面的汁液晶体很快融合,来不及渗入肉类的纤维内,这些有营养的晶体就白白流失了,从而肉类将失去一部分蛋白质和芳香味物质。健康科学的方法是将冷冻肉放置15℃~20℃的地方,令其自然解冻,或者将冷冻肉放置冷水中浸泡解冻。
3
外戚(上)
除了宦官,外戚也是后汉的乱源之一。
外戚是皇帝的亲戚,俗话谓之国戚。所以皇帝的舅舅,就被唤做国舅。
读者诸君,不还记得《三国演义》上,有“何国舅谋诛宦竖”一回么?何国舅便是何进。他是后汉少帝的舅舅。
少帝名辩,是灵帝的儿子,正宫皇后何氏所生。灵帝不喜欢他,而喜欢后宫美人王氏所生的儿子,名协。不立正宫皇后的儿子做太子,却立后宫美人的儿子,在君主时代唤做“废嫡立庶”,是违反习惯的,不免引起朝臣的谏阻,招致全国的批评,所以灵帝迟迟未能实施,后来他病死了。
灵帝把后事嘱托宦者蹇(jiǎn)硕,叫他拥立协做皇帝。灵帝死的前一年,曾设立八个校尉(汉朝直接带兵最高的官),其中第一个便是蹇硕。其余七个校尉是袁绍、曹操,还有后来属于袁绍、乌巢劫粮时为曹操所杀的淳于琼等。历史上说其余七校尉,都统于蹇硕,大约蹇硕是八校尉中的首席。
灵帝未曾废嫡立庶,灵帝死后,一个宦官却出来干这件事,无论其立心如何,在法律上总是毫无根据的,非靠实力不能解决。蹇硕虽是八校尉的首席,其余七校尉未必肯听他的命令。
旧有的兵属谁?那何进在名义上是大将军,一切兵都该听他的调遣。国舅是贵族,容易得人拥护;宦者却是刑余贱人,大家瞧不起的,无人肯听他的命令。所以蹇硕在当时,要废辩而立协,名义上既觉得不顺,实力上,倘使为堂堂正正的争斗,亦决不能与何进敌,只有运用手段,把何进骗进宫里杀掉。在宫外是大将军的势力大,在宫内却是宦官的势力大,宫禁是皇帝所在,攻皇宫就有造反的嫌疑,这件事无人敢轻易做。
蹇硕在当时,倘使真能把何进骗进宫杀掉,他的希望倒也或许可以达到,至少是暂时可以达到。苦于何进也知道他的阴谋,不肯进宫,蹇硕无法,只得听凭辩即皇帝位,即少帝。
然而宦官和太后是接近的,天天向太后诉苦。女人家的耳根是软的。太后听了他们的话,就不肯听从何进的主张。何进无法,乃想调外边的兵进京来威吓太后。这样一来,宦官知道事机危急,乃诈传太后的诏旨,叫何进入宫。何进想不到这时候的宫内还会有变故,轻率进去,竟给宦官杀掉。
这时候,袁绍的堂兄弟袁术,正受何进之命,选了两百个兵,要去代宦官守卫宫禁。听得这个消息,就去火烧宫门,攻击宦官,宦官如何能抵敌?只得挟持少帝,逃到黄河边上的小平津。有的为追兵所杀,有的自己投河而死。那袁绍此时,正做司隶校尉,是京城里管缉捕督察的官,把他(们)尽数搜杀。
宦官到此,算(被)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