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秋节期间,西工区教育体育局组织辖区30余所中小学,围绕“感恩孝亲”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感恩活动,促进孩子与父母情感交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对孩子的教育向校外延伸,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育活动的内容也从注重形式转变为更注重情感内容。
1 中秋节,学校亲子活动受欢迎
芳林路小学一年级学生婷婷这几天完成了一件很特别的家庭作业:将妈妈5岁的照片和自己5岁的照片贴在一起,并附上文字说明。之后,她认真听妈妈讲了妈妈童年的故事。第二天,她要把这份特殊的作业带到学校去,和同学老师们共同分享自己和母亲的童年。而这仅仅是西工区教育体育局组织的“感恩孝亲”活动的一个缩影。
西工区教体局“感恩孝亲”活动负责人裴胜利说,在这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既有“我和父母比童年”这类的交流活动,也有“一日护蛋”之类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不易的体验活动,还有“认领小树”“夸夸我的小伙伴”等让孩子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的拓展活动,在中秋之夜,不少学校还组织了“亲子赏月”活动。
“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我们的初衷是,让孩子能够在活动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也让家长在孩子的带动下,多进行亲子交流,增进感情。”裴胜利说。
记者从几所举行“感恩孝亲”活动的小学了解到,在这次的主题活动之外,学校的一些日常教学活动也已经和亲子交流活动相结合,并且成为日常教育的一个重点。
2 孩子成长,家庭教育缺不得
“许多学校虽然很早就开始了感恩、孝亲类德育课程,但真正将这类活动与促进亲子感情相结合,作为日常教育的重点,还是近两年的事。”唐宫西路小学大队辅导员董灵民说,以前学校的教育是被夸大的,传统观念下,人们都认为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是否能在学校学好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在许多家庭的家庭教育比较薄弱,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交流。
“从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午托班、辅导班就能看出,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缺少和孩子面对面的情感沟通,他们误以为给孩子提供优异的物质环境就能让孩子快乐成长。”西工区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许宜迪说。
许宜迪说,小学生其实很需要和家长的情感沟通,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好,孩子会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得更加自信、活泼,反之,孩子容易出现自闭、厌学等负面情绪。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将学校活动与亲子沟通相结合,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有所收获。这样的活动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赞许。
吕先生常年在外打工,他的孩子如今在西下池小学上学。每当有空在家时,吕先生就想多陪陪孩子,但因为长期缺乏和孩子的情感沟通,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好在学校组织了一些亲子活动,我在配合学校活动的同时,也有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时间长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被拉近了。”吕先生说。
3 让情感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好帮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以往惯用的给父母送祝福语、洗脚相比,现在不少学校亲子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
“中国人比较含蓄,但爱是需要勇敢表达的,所以我们在日常鼓励学生写‘亲情便利贴’,把对父母想说的话写出来,贴在家中显眼的位置;鼓励家长在每天与孩子分别和见面时,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关爱。”许宜迪说。
一些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经常性地召开一些主题班会,让低年级的孩子向父母询问自己名字的故事,与同学分享;让逐渐进入叛逆期的中高年级孩子夸夸自己的父母,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点。
近年来,西工区实验小学的教师们针对孩子的特点,学习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目前该校已有十几名教师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
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李晓静说,在学校努力推进亲子沟通活动的同时,家长也要有所作为。“看一些心理学书,掌握一些心理沟通的技巧,积极地去关注孩子内心。积极持续地给孩子传递真正的关爱,就能逐渐弥合孩子与家长之间存在的代沟。”她说,希望更多的中小学校能够将亲子活动融入校园活动中,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让情感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帮手。
本报记者 郭秩铭
见习记者 苏楠
网友快语
网友“小小鸟”:亲子活动是相互的,学校提倡,家长也要学会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让学校的亲子活动真正成为父母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网友“海阔天空”:请家长到学校去,这句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并不陌生的话其实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制度。有了家长的参与,学校培养孩子的一系列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肯定要比单纯给爸爸妈妈洗脚的家庭作业更好。
网友“随落”:学校活动内容日益丰富,这样十分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培养,但如何提升活动内涵,不让形式主义泛滥,是一个值得所有学校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