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凌晨,九寨沟近千滞留旅客“攻陷”退票处,旅游消费质量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旅游消费品质不能保障,公民的休假权利就难以落实,黄金周什么时候才能不再乱成一锅粥?
保障公民休假权利是尊重公民权利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公共假期在设定上首先要满足人对于休闲和生活品质的需求,其次才是旅游消费对市场的拉动和经济的促进。
无论是1999年调整安排的三大黄金周,还是2007年修改设定的清明、端午、五一和中秋4个小长假,在尊重历史文化的现实情况下,拉动市场经济,促进国民消费成为重要考量标准,公民对假期的需求和人性化安排反而被忽视。
“中国式假期”带来的“井喷式出游”“梦魇般黄金周”,归根结底在于公共假期数量难以满足国民需求。由于假期数量有限,休闲旅游在国庆长假里集中刚性释放。当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在7天内集中休假时,人头遮挡了风景,休闲变成遭罪,矛盾冲突井喷,事故意外频发。这样的假期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而休假的幸福感又怎能让国人期待?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带薪休假”“错峰休假”成为热门话题。但劳资双方关系不对等、在法规制度方面民不举官不究等社会现状,使得“带薪休假”“错峰休假”一直停留在“纸”上,而难以落实于行动。
假期的数量和休假的质量既是国民的福利也是百姓的权利,真正的公民假期应当以人为本,当“中国式放假”不再是“中国式遭罪”,老百姓有假可放并且有假可享时,休闲社会才可能真正到来。
(据新华网郑州10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