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阳县三屯镇玉马小学的学生在新建的餐厅吃饭 | |
核心提示
从今年3月底起,团市委在我市县(市)区山村小学建立起72个爱心厨房,惠及学生1.2万余名。但运营半年多来,该项目目前面临资金短缺、饭菜种类单一、缺乏关注度等问题。爱心厨房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更好地发展?
1 爱心厨房,解山村小学燃眉之急
昨日,在汝阳县城关镇杨庄小学,作为“爱心厨房”的试点,学校以前简陋的灶火、柴火变成了燃气、消毒柜、面条机等崭新的设备。
“瞅瞅我们自己轧的面条。”教导主任耿正国说,该校有200多名学生,最远的住在五六公里外。为了不影响学习,45名学生长期在学校吃午饭。厨房更新后,老师不用再守在呛人的火炉旁了,面条机也为他们节省了不少开支。最让孩子高兴的是,有了餐厅和新的桌椅,让他们不用再围着乒乓球台吃饭。
在汝阳县三屯镇南部山区的玉马小学,伴随着放学铃声,孩子们争先恐后到楼下排队打饭。盛碗热乎乎的大米粥和清香的炒冬瓜,他们迫不及待地端着饭碗到餐厅就餐。
“新厨房不跑风,娃子们也有了个吃饭的地儿。”该校校长王中喜说,周边四个行政村的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距离最远的有8公里,走山路至少要1个小时。在111名学生中,有71人住校。此前,因为缺少资金,修建于20世纪的厨房老化、不通水,十分不便。如今,修葺一新的爱心厨房架设了水管,墙壁被重新粉刷,门窗也是新换的。相邻的两间屋子被改造成了孩子们的餐厅,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 缺乏后续资金,孩子饭菜种类单一
从今年3月底起,团市委在我市县(市)区山村小学建起72个爱心厨房,惠及学生1.2万余名。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爱心厨房由各县(市)区团委根据学校条件、就餐人数进行筛选。建设一个爱心厨房需要5000元至8000元,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建设项目包括粉刷墙面、更换门窗和天花板吊顶、改造水电、购买灶具和餐具、餐桌等。相关资金和设施,由团市委发动爱心企业和单位捐助。活动进行半年来,已有10家爱心企业加入。
“爱心厨房让一部分孩子吃上热乎饭,但目前饭菜并不丰富。”团市委青农部部长温利涛说,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太差,5000元至8000元的改造资金用起来捉襟见肘。因为缺乏后续资金,孩子们的饭菜种类仍比较单一。
以位于县城附近的杨庄小学为例,孩子们每天买饭的钱,再加上大队补贴学校的面粉、蔬菜等,能基本维持学校午餐供应。但孩子们每日的食谱就是面条加蔬菜,最好的伙食是每周一次的羊肉汤。
而位于山区的玉马小学,孩子们只能在早上吃到米饭和炒菜,中午和晚上大多是粥和面条。
“菜一般是土豆、洋葱、冬瓜等,肉蛋都吃不起。”王中喜说,有的孩子为了省钱,连菜也舍不得吃,每周返校时从家里带馒头,配着米汤就是一顿。
3 持续发展,需建立常态化公益机制
“爱心厨房”如何摆脱困境?市助学济困联合会副会长孙丽娟说,慈善项目要持续发展,需要建立起常态化机制。对于爱心厨房来说,在试点筛选和项目建设中,要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改善,避免“锦上添花”和建设“模式化”。而在后续使用中,要尽可能公开透明,通过志愿者和网友进行监督、反馈,确保厨房建设使用得当,不断改善,才能促使项目良性发展。
该项目如何发展壮大?有网友表示,爱心厨房项目可在与传统媒体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运用微博、移动互联网等平台进行传播,使信息与爱心高速高效传播,并实现公开透明。洛阳有着开展公益事业的良好氛围,若能找到大家乐于接受的公益运作模式,就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如果您对爱心厨房的发展有更好的建议,欢迎拨打电话63230538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武怡晗 通讯员 秦卫红 文/图
相关链接
“免费午餐”公益项目
从2011年起,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倡议大家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赢得社会广泛关注。从2011年4月2日项目启动到2012年年底,免费午餐基金募集善款1833万元,平均每天募集善款6.5万元,涉及129所学校,使1.5万余名农村贫困儿童受益。
(怡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