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洛阳·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重阳节,再话“老有所依”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截至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95.8万名,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重阳节,再话“老有所依”
本报记者 戈晓芳 李东慧 郭秩铭 武怡晗 通讯员 林梦真/文 梅占国 鲁博/图
3000多人在洛浦公园东大门广场参加“健步走”活动
    核心提示

    昨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首个法定老年节,这让更多的人关注养老话题。我市的养老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才能实现老有所依?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家庭、养老机构和社区,一探究竟。

    现状

    天伦之乐成难享之福

    留守之困 日常生活困难

    洛宁县陈吴乡陈吴村62岁的杜怀礼和老伴范芳苗是空巢老人,3个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地工作,每年都只在春节前才回到家中。

    这阵子正值秋收、秋播的紧张时期,杜怀礼每天都要早早起床,下地劳作。老伴身体不太好,上化肥、锄地这些活都是他一人完成的。虽然儿子们隔三岔五地会寄来些生活费,但他说:“其实俺也干不动了,孩子们在外打拼不容易,至少要种点吃的,也好减轻点他们的负担。”

    “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像我们这样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一年比一年多。”杜怀礼说,他们闲暇时,多是坐在村里小广场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聊着孩子在外的情况,相互诉说着对儿孙的思念之情。

    市民政局相关人员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市农村老人的空巢比例也比城市区要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加,使得这些家庭面临劳动力缺失、住房破损严重和隔代教育困难、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久病之艰 花甲儿子照顾耄耋父亲

    家住伊川县的李登才老人,如今已经87岁高龄。由于患有脑萎缩症,老人需要24小时照顾。一直陪在老人身旁的儿子李云生,今年也已63岁。

    “父亲养育了我,晚年应该尽孝,但我也有慢性病,很多时候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10年前李登才被查出患有脑萎缩病症后,李云生就责无旁贷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上班也不安心,时不时得给父亲打电话问一下情况”。过了一年,李云生就提前离休了。

    在李云生及家人呵护下,李登才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了较好的照料,可李云生也因此落下了诸多病痛。

    “我也曾提出去养老院,但儿子总说自家人照顾得细致,不让我有这样的想法。”李登才老人说,他是幸运的,有孩子们的悉心照料。如今儿子也逐渐变老,以后的负担会更重,每当想起这些,老人就觉得不忍心。

    生计之窘 忙于工作尽孝难

    两个月前,61岁的市民刘竹女士生病住院,但她的独生儿子林远景正在南方出差,所以只有老伴陪在身边。

    林远景得知母亲住院后,每天都打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一个多星期后,林远景才从南方回到洛阳,他一下火车就赶往医院。看着儿子疲惫、内疚的眼神,刘竹感到既心疼又无奈。

    但是,刘竹和老伴并不怨儿子,因为他们知道,像林远景这个年龄的年轻人,上有4个需要赡养的老人,下有年幼的孩子,而他们又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确实分身乏术。

    目前,像刘竹这样的老年人有很多,虽然和孩子住在同一个城市,但他们间的距离被诸多因素拉得很远。

    困境

    老有所依的尴尬

    截至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95.8万名,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4%,即每7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而养老机构规律小,养老服务设施落后,这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养老院 规模小、人才缺、发展难

    ■资金不足,养老机构规模难扩大

    郭秀云在瀍河回族区经营一家老年公寓,至今已有7年,改善硬件设施、扩大经营规模一直是她的心愿。“不过这几年护理员的工资、场地的租金逐年升高,公寓维持正常运营都比较难,更别说扩大经营规模了。”她无奈地说

    郭秀云算了一笔账,以公寓的40位老人为例,其中能自理的老人每月护理费(包含生活费)约为800元,不能自理的每月费用在900元至1300元。老年公寓每月收入约3万元,而房租4000多元,员工工资1.4万元,水、电、天然气费用约1000元,膳食费1万元,共支出近3万元。“目前这个季节还能顾住成本。像今年夏季持续高温,耗电量大,就入不敷出。”郭秀云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民营养老机构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调查发现,这70家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中,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不到一半,大部分的规模都很小。

    ■养老机构专业人才紧缺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安乐镇军民路的洛阳逸康老年服务中心时,正逢老人吃午饭时间。

    在该养老院4楼居住的齐会榆老人说,他和老伴两人从去年开始一直居住在这里,每月每人1300元,吃住全包。

    记者在她的房间内看到,屋内均配有环保家私、壁挂式电视、呼叫器、热水器和卫生间。在该养老中心的综合服务楼内还有医疗护理部、餐饮中心、商业超市、多功能健身活动室、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在户外广场也有门球场等活动区域。

    目前,这家养老机构每人每月的基础护理费为1200元。对于失能老人,除了收取每月1200元的基础费用外,还要加收其他费用。这家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有床位400张,是我市床位较多的一家养老机构,但空床所剩无几。

    该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最大的短板是专业护工人数严重不足。该中心仅有40名护工,每人平均需要照顾5位老人,其中还包括一些需要全天候照看的老人,工作强度较大。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我市的养老院普遍存在该问题,一方面由于养老院护工的社会认同感低,很多人觉得伺候老人是“脏乱累”的活儿,因此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职业;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平均待遇水平不高,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工更加难以招聘。加之养老院的护工工资约1500元,最高也不到2000元,这样的工资,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求职人员没有吸引力。

    据估算,到2015年,我市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将增至3万余张,至少需要6000人的护工,然而目前我市养老机构的护工约有1200人,缺口仍很大。专业护工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养老机构护理水平提升的一大瓶颈。

    法律 “常回家看看”入法,但可行性较差

    7月1日正式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指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尽管“常回家看看”入法,但还有很多无法回家看望父母的人。

    “法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我们这种家庭来说,有些难度。”68岁的王白鸽的儿子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外,只有春节才回家,这种情况在她所在的社区,几乎是普遍现象。

    除了路途遥远、时间、费用等因素,不少人认为,新规的可行性较差。

    关林街道办事处石油社区主任金素玲表示,此法在具体实行中,取证、监督和实施惩罚都面临很大难度。

    在采访中,也有不少人认为,对看望时间“经常”的规定很模糊,不同家庭有不同情况,对此该如何界定?“实在回不来,打电话、网上视频能否代替?”

    洛阳大进律师事务所律师谢亮认为,该法律在具体实施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对“常回家看看”如何量化、细化,如何有效监督执行,违反该项义务的法律责任如何落实等,还需要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不过,如果法律判决子女承担赡养及看望等义务,子女不履行法律判决义务,法院可依据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罪,对子女量刑。

    他指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能否真正落实到位,不仅需要法律的监督执行,更需要道德引导,只有形成全社会关爱、帮扶老人的浓厚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常回家看看”。

    我市社会学者安锋表示,老年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更期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期待孩子的关心。“常回家看看”不仅需要子女的孝心,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并通过工会监督等方式维护劳动者探亲休假权益,让子女能够回得了家。

    对策

    呼唤多元化养老体系

    老龄潮的逐渐逼近,使建设多元养老保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日间照料 打造家外之家

    10日上午,在兴隆花园日间照料中心内,有的老人在看报,有的老人三五成群在聊天,还有的老人在打麻将娱乐。这家日间照料中心虽然开办不久,但现在每天有近50人次参加日托,目前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家住黄河路城尚城小区81岁的徐大爷,每天早上都乘坐公交车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就餐、午休和同龄人娱乐后,晚上再回到家中休息。“孩子们白天上班,在家里很无聊。”徐大爷说,在日间照料中心,他的生活变得较丰富。

    不过,不少老人反映,目前我市日间照料中心的数量太少,配套设备还比较简陋,要是每个小区都配有这种机构,就更加方便了。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从2013年起,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所有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覆盖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今年我市已开工建设80个日间照料中心。

    另外,为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今年全国加大了对农村社区幸福院的建设力度,并拿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给予支持。目前我市已有231个农村幸福院正在建设中,每个幸福院能获得3万元的补助,其中洛宁县的12个农村幸福院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老年大学 丰富的精神课堂

    每到周四、周五早晨,在西工区美术馆路市老年干部教育活动中心的门口都会出现不少来上课的老年人。

    为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市老年大学共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西工区美术馆路和行署路,开设了书法、绘画、声乐、模特、英语、二胡等多个专业班,美术馆校区还有电子琴、电脑、瑜伽的课程班。

    市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两个校区目前共有2500多名学员。其中,不少学员参加了多个专业班。他们在这里可以重拾年轻时的兴趣,还可以结交朋友。每年,市老年大学报名的场面都非常火爆,开学之后,老年学员们热情高涨,这也反映出老年人同样渴望充实的精神生活。

    该负责人表示,全市还有很多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有人关注,希望子女能多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引导,社区能够积极牵头,多开展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活动。

    延伸阅读

    我市现有百岁寿星268人

    男女比例为1:8,年龄最大者为110岁

    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百岁老寿星现有268人。其中,最年长者为伊川县白沙镇白沙村110岁的焦珍娃老人。

    目前从区域分布看,百岁老人最多的是伊川县,有38位;其次是宜阳县,有32位;城市区中,涧西区的百岁老人最多,有27位。

    这268位百岁老人中,9县(市)有191位,城市区有77位。“我市百岁老人多在农村,他们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属闲不住的人。”市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说,多运动、心态好是大多数长寿老人的“秘诀”。另外,农村空气好,食物多为绿色天然食品,也有益健康。

    目前,全市百岁老人男女比例约为1∶8。专家表示,除女性的修补基因多于男性外,还因多数女性性格较温和,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善于对人倾诉,身心因此得到较好的自我调整。而且,她们大都作息规律,远离烟酒等刺激物,饮食简单。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除新安、嵩县、汝阳、伊滨尚未实施高龄津贴外,其他县(市)区均对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高龄补贴,其中百岁老人的高龄补贴为每人每月200元至300元不等。

    (戈晓芳 林梦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