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高山深沟,是栾川县狮子庙镇西羊道村人走出大山的拦路虎。如今,山和沟却成了村里致富的“聚宝盆”。这变化,得益于城里来的“亲戚”。
城里干部和咱“结亲戚”
秋意正浓,西羊道村层林尽染,柿红枝头。
前几天,70岁的村民赵保京和邻居围坐着剥玉米。今年大旱,麦子到这会儿还没播种,可老赵心里有底,对面山坡上,种着他的宝贝。
“我种的‘黑金子’,明年就能出窝。”老赵口中的“黑金子”指的是猪苓,珍贵中药材,因为颜色为灰褐色、售价高,被当地群众称为“黑金子”。
“说起俺村种‘黑金子’,多亏‘城里亲戚’帮忙。”老赵家只有3间土坯房,一对娃子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守着一亩地,勉强糊口。人穷没亲戚,这是老话,可让穷了一辈子的他没想到的是,县里有娃子过来喊他伯,主动跟他“结亲戚”。
2010年,栾川县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户送温暖、助创业、帮解难、化纠纷”活动,全县3066名机关干部与3168户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县供销合作社的干部与西羊道村的15户困难群众就结成了对子。陈栾阁就是那个时候和老赵成了“亲戚”。
“亲戚”给咱送来“黑金子”
过节时送米送油,汛期前查隐患修屋顶,播种时帮忙翻地……自从结了“亲戚”,陈栾阁和同事没少往村里去,每隔几天,他还会和老赵通电话。如何帮助帮扶对象脱贫,是帮扶干部最操心的事。
栾川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西羊道村是典型代表,高山深沟、地少坡多,人均不到半亩地。群众常年靠山吃山,做大种植?没有耕地;特色养殖?投资风险大。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村民的困顿,使得不少在外村成型的项目难以在这里落地生根。
了解到西羊道村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2011年4月,帮扶干部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猪苓种植项目——不仅投资小、收益大、种子可循环使用,而且省劳力、不毁林,只需把树枝树叶埋在林下就产生效益。
“没恁多钱买种子,咋办?”“3年才能收,万一到时候卖不上价钱咋办?”“没种过,不会种。”……谈及种植猪苓,村民有不少疑虑。
为打消群众疑虑,帮扶干部组织村民代表到猪苓种植大户参观学习,邀请县农林专家现场讲解,又自掏腰包为15户困难群众每户送去500元启动资金。有了项目、学了技术、筹了资金,西羊道村困难群众率先在自家的林坡上种植了320穴猪苓。
沏碗鸡蛋茶,招待咱“亲戚”
“俺家种了40穴‘黑金子’,按每斤60多块钱的价钱,到明年成熟后每穴能卖2000多块钱,加上孩子们在外打工的收入,俺家也能到镇上住楼了!”陈栾阁每次来,赵保京都要沏碗鸡蛋茶。在山里,“最亲的亲戚”才有这待遇。
说起这,老赵还有点过意不去,县城远,自己没去看过陈栾阁,准备点蜂蜜、玉米,这娃子总是不拿。
在西羊道村,谁家“亲戚”近日来了,谁家“亲戚”又打电话了,谁家“亲戚”家里有了新鲜事,都是乡亲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有了县里干部帮扶,其他群众看到了效益,不用动员,大家都跟着种。”说起村里满山的“黑金子”,村党支部书记张秀杰颇有些自豪。目前,全村猪苓种植有1万多穴,全村共有203户,其中40多个猪苓种植大户,在镇里买了楼房。
昔日阻挡西羊道村发展的高山深沟,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沟。在西羊道村的示范带动下,附近的东羊道村和白土镇的炼沟、王梁沟等村也都成了猪苓种植专业村,群众靠种植猪苓实现了在家门口上项目、奔小康。
本报记者 武怡晗 特约记者 李艳 通讯员 王丽琼 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