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河一级支流凤阳河已干涸 | |
本报记者
张锐鑫 特约记者 王世光/文 记者 鲁博/图
30日3时,嵩县气象局全体工作人员的手机同时响起,显示同一条短信:30日2:30雷达监测显示,因未来几小时影响我县上空的云系零散而淡薄,不适宜增雨,请作业人员继续等候通知。
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安争钢是待命的工作人员之一。29日至30日的整晚,他都在局办公室内,不敢离岗半步。为了让昨日的这场秋雨发挥最大抗旱功效,嵩县气象局在市气象局的指挥下,准备进行人工增雨。
而这场雨,让嵩县数十万受灾群众盼望了多时……
大旱之时秋种难
“哞——”28日下午,阎庄镇阎庄村村民郭胸立,赶着黄牛,在飞扬的黄土中播下小麦种子。
“再不种,冬麦彻底没戏了!”郭胸立感慨。
几十年不遇的大旱,造成土壤失墒严重。据统计,嵩县耕地面积47万亩,受旱面积34万亩,受旱耕地全部因旱无法播种。
阎庄镇阎庄村位于嵩县平原。由于村里的水井尚有存水,旱情还不算特别糟糕。但像郭胸立这样从月初便开始犹豫是否播种的村民还有很多,根本原因在于对提水灌溉成本的顾虑。
用水泵把水从数米深的水井中抽出来,再用水管送至几十上百米开外的耕地,成本竟高至每亩七八十元。这使得很多村民都在观望等待,希望在秋种期结束前能天降大雨。
郭胸立还有井水可以“保底”,但嵩县九成以上地区为远离水源地的山地、丘陵,对于秋种,当地村民的心态已接近放弃。
站在阎庄镇太山庙村,满眼是起伏的山岭和层层的梯田,山里田间是裸露的黄土和枯黄的杂草——村里所有水井已经见底,附近的伊河一级支流凤阳河已经彻底干涸,镇政府送水以及新打的水井只能保障基本生活所需,没有多余的水用于秋种灌溉。
“秋收只收了三四成,现在旱成这样,连吃水都难,秋种根本没考虑。”太山庙村西岭组村民杨海潮说。
人工增雨降甘霖
然而,郭胸立和杨海潮是幸运的。据气象部门预报,30日至31日,我市有一次中等程度的降水过程。如果辅以人工增雨,累计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话,广大农民或许还能赶上秋种的末班车。
守候了一晚,30日6时,安争钢及其他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早饭也来不及吃,便驾驶皮卡车,拖着移动发射架出发了。他们来到陆浑水库附近,小心翼翼地将两枚火箭弹安装完毕,等待上级发号施令。
人工增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云层足够厚,二是有安全的空域。安争钢一行在寒风中经历了8个小时的苦等,直到14时,终于收到了获准发射的指示。
伴随着“嗖嗖”声响,一枚枚火箭弹瞬间直入云霄。整个下午,该移动发射站共发射7枚火箭弹。
此时,位于白云山的两个高山焰炉也已经成功释放碘化银。“高山焰炉是新型人工增雨设施。只需遥控启动,就会持续释放出碘化银烟雾,随着高山气流上升至数公里的高空,收到人工增雨的效果,且不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县气象局局长时修礼说。
30日,全县共发射火箭弹23枚,点燃碘化银焰条26支,预计可增加降水量30%至60%。“工作人员还将坚守在炮位上,密切跟踪本次天气过程始末,随时实施作业。”安争钢说。
相关新闻
绵绵秋雨缓旱情
昨日,我市普降小雨,栾川达到中雨量级
“终于下雨啦!”昨日,在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我市迎来了入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降雨。
昨日一早,路面湿漉漉的,行人纷纷撑起雨伞。伴随着秋风秋雨,我市气温明显下降,据市气象台监测的数据显示,昨日我市气温变化幅度不大,一直徘徊在8℃至11℃,透出深秋寒意。
29日20时至30日17时,栾川的降雨量最大,为11.7毫米;嵩县为6.5毫米,伊川为6.4毫米,宜阳6.2毫米,新安5.1毫米,洛宁4.7毫米,偃师3.5毫米,汝阳2.8毫米;孟津与市区的降雨量最小,均为2.5毫米。气象专家说,按照相关标准,昨日,我市除栾川达到中雨量级外,其他地区普降小雨。
昨日零时18分至17时,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还陆续对我市9个县(市),实施36个批次的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高炮增雨弹1328发、火箭弹81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催化的共同作用下作业点普遍降雨。
气象专家表示,昨日的降水分布不均,呈现出南部大、北部小的特点,且总体雨量不大。不过,这场降水是今年入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将持续到今日。这次降水过程结束后,我市的旱情将普遍得到缓解。另外,这场绵绵秋雨对于降低火险等级、改善空气质量,也都十分有利。
“我们还将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直至这次降水过程结束。”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据市气象台预报,今天我市阴天有时有小雨,东北风2级~3级,气温7℃~13℃;11月1日小雨停止转阴天,气温9℃~15℃。
本报记者 戈晓芳 通讯员 姬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