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宜阳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文化新声为民谱 音韵流长惠民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文化新声为民谱 音韵流长惠民生
——宜阳县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纪实
宜阳“滨河之声”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农家书屋提供文化营养餐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宜阳灵山文化旅游区
    核心提示

    近年来,宜阳县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通过创建文化服务平台、夯实城乡文化阵地、打造文化品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化产业综合开发,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把文化惠民的新声唱遍城镇乡村,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升温”文化幸福。

    仲夏之夜,临水而立的宜阳县滨河文化广场,清歌悠扬伴流水,舞袖翩飞竞波光。台上,晚会缤纷多姿、异彩纷呈;台下,观者如潮、座无虚席。

    秋收过后,庄稼汉们开始坐到窗明几净的农家书屋里看书读报,汲取科技致富知识;新月初上,农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翩翩跳起广场舞,“夜生活”和城里人一样丰富多彩。

    洛水河畔,文化新声为民谱;广袤农村,文化之花弥芬芳。散发着“滨河之声”特有文化气息的群众文化活动陶醉了宜阳人,镌刻着民生情怀的乡村文化阵地温暖了百姓心。而这些,仅是宜阳县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精彩点滴,群众文化生活佳景中的一抹风华。

    1    十二载探索

    孜孜以求铸经典

    6月13日晚,滨河文化广场内一片灯光海洋,舞袖翩飞、彩裙轻扬,《锦绣宜阳》作为开幕式的开场舞,拉开了第十二届“滨河之声”广场文化活动的帷幕。没有烟花华美绽放,没有气球、鲜花斑斓装点,这一届“滨河之声”悄然转身,紧跟时代潮流,褪去华美外衣,朴素而不失唯美大气,庄重又蕴含文艺气息。

    2012年,宜阳县投资2200万元,在洛水河畔建成了一座造型独特的扇形钢膜结构建筑。这座可容纳3000余名观众的滨河文化广场,将水上舞台延伸到洛河水面,创造性地利用水波对歌声的散射,让人们在岸上观赏演员水上放歌、凌波而舞。每个夜晚,如梦似幻的水上舞台、喷泉环绕的太阳岛和流光溢彩的宜兴阁,形成宜阳独有的水上“明珠链”;洛河北岸高层建筑墙体的红色霓虹灯,不仅巧妙地成为美丽夜景的点睛之笔,更为“滨河之声”提供了美轮美奂的大背景。

    2002年以来,宜阳县把“滨河之声”作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文化重头戏,历经12年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探索,该活动目前已成为宣传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大展台”,树立宜阳良好形象的“大视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大乐园”。其以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效果好等特色,开了县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先河,成为全省文化活动中的“名牌”,并为河南省“欢乐中原”、洛阳市“河洛欢歌”等知名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借鉴模式。

    在新舞台上,一系列绚烂璀璨的演出为群众带来了新感观享受。2012年元宵节音乐焰火晚会,宜阳人享受了烟花、音乐视听双重艺术盛宴。同年4月8日,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宜阳首届大型水上音乐烟花文艺晚会上,该县创作的《漫话西游》《梦幻灵山》《锦屏颂》《诗韵长风》等融汇宜阳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原创节目,巧妙融合了水、音乐、烟花和文艺表演等多种元素,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秀水伴魅光、烟花踏歌舞的奇妙世界。

    12年来,宜阳县“滨河之声”广场文化活动共演出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1200余场,观众1100多万人次。其成功经验被中央、省、市多家知名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一时间,“滨河之声”声名远播。

    2    夯实新阵地 民生情怀暖城乡

    宜阳县秉持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协调、区域互动”原则,强化“新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目前全县基本实现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乡镇有文化站,村及社区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形成了以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构建城市“10分钟文化圈”,镇(街道)文化站为纽带、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打造农村“1公里文化圈”的群众公共文化活动新格局。

    积极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图书馆”。去年,宜阳县图书馆与河南省图书馆签订协议,利用河南省数字图书馆资源免费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阅读服务,已办理网上阅读证3175个,累计点击率1.8万余次。此外,图书馆内的少儿阅览室,文化馆内的书画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暑期青少年艺术培训班等项目均免费开放。同时,该县又在北城区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新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平面规划图和立面效果设计、土地预审、环评检测、文物普探等前期工作,发布了项目建设招标公告,正在进行建筑图纸的设计制作。“两馆”计划总投资4000余万元,建筑设计为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倾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大舞台”。该县总投资1.5亿元,先后建成了滨河文化广场、李贺文化广场、宜阳召伯文化广场、锦屏生态文化广场等8个文化景观广场,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融入其中,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上做文章,打造一流的城区生态园林文化广场、现代城市空间中最清新的露天客厅。其中,滨河公园内400余个诗词灯箱成为独树一帜的亮丽风景线,从细节处全方位打造广场文化新亮点。每到清晨、傍晚,只见开阔敞亮的景观广场、典雅别致的水系小品间,健身休闲的群众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翠色逼人的花木草坪、廊腰缦回的亭台轩榭间,游玩赏景的人川流不息,吹拉弹唱、跳舞、打拳……这些文化广场俨然成为老百姓参与文化活动、激发文化创造力、展示个人风采的“大舞台”。

    近年来,宜阳县以农家书屋建设和乡镇文化周为载体,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巩固加强,广大农民尽享丰硕的文化发展成果。

    截至目前,该县已高标准、规范化建成353个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共配备藏书50余万册。每个农家书屋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配备不少于1500册图书、25种报刊,不少于10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统一制作、规范整齐的书架和阅览桌椅、分门别类的丰富图书,让村里的庄稼汉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农家书屋里,读书看报、汲取知识,不出村便知天下大事。

    乡镇文化周是宜阳乡村文化常演不衰的“保留曲目”。该县充分挖掘不同地区风格各异的文化资源,组织各行政村、乡镇各单位、学校、乡村文艺团体和县专业剧团广泛参与,精心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剧、小品、快板等综合性文艺节目。近年来,该县乡镇文化周已累计举办综合文艺演出700余场,开展送戏下乡近1万场,放映电影2万余场。

    3    非遗唱主角 巧打特色文化牌

    9月25晚,滨河文化广场迎来2013河南国际民间艺术周展演,威风凛凛的宜阳屏南大鼓、同乐社盘、苏羊竹马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作为本地特色代表一一登台,连同外国舞蹈引领观众尽享精彩。

    近年来,宜阳县积极贯彻落实“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标,采取多项举措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选派业务骨干参加洛阳市非遗保护业务培训,并加强对“苏羊竹马”“同乐社盘”“聂麟郊膏药”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训工作;积极做好今年洛阳市第4批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先后采集图片500余张、视频200分钟,整理文字资料4万余字,成功申报了“种德堂针灸”“韩城羊肉汤烹饪技艺”“谷氏积善堂中医处方”“刘秀的传说”“李贺的传说”5个非遗项目;完成“灵山庙会”“苏羊竹马”“聂麟郊膏药”等往年省级非遗项目的资料整理工作,为申报国家级保护项目打下基础。

    “活鱼水中看,遗产用中传”。宜阳县十分重视非遗项目成果展示,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依托“非遗宣传日”、“滨河之声”、庙会、重大节庆等公共文化活动,让非遗登台唱主角,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观众欣赏的目光中焕发新生机、充满新魅力,为群众带来文化新感受。

    4    “雁阵”出效应

    文化产业正扬帆

    宜阳县是战国时期韩国都城、唐朝大诗人李贺故里、西游文化之乡……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千年古刹灵山寺、唐连昌宫遗址、后晋高祖陵、福昌阁……文化遗迹星罗棋布。

    近年来,该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历史内涵,以文化旅游“雁阵效应”引领社会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实惠。

    灵山寺是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的姊妹寺,也是中原地区唯一集“名山、名寺、名树”于一体的佛教圣地和旅游景区。2010年,该县紧扣文化、生态、区位、水系4大要素对灵山文化旅游区进行开发,规划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总投资35亿元,实施灵山寺主景区、灵山莲花公园、灵山新村、老年养生村、灵枫仙麓、洛神文化产业园、河洛明珠万亩农业生态观光园、水上运动基地8大板块建设,全部景区将于2014年年底建成。届时,宜阳灵山将成为中原地区集佛教文化、生态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5A级风景区。其中,作为核心的灵山主景区,确立了突出佛教文化的主题,建筑风格匠心独运、引人入胜。灵山寺周边村民也将在景区投入运营后,依托景区从事商贸服务业,收获文化软优势带来的巨大产业效益。

    为丰富灵山景区文化内涵,宜阳县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筹资2.4亿元实施莲花公园项目建设,计划种植小碧苔、墨荷、紫绣球等莲花品种1500多亩,并将建成莲花广场、青莲居、荷花坞等30多处景观设施。目前已种植荷塘莲花600多亩,完成了公园大门、橡皮坝、园内道路、观光桥等工程建设,整个公园无论从自然风物还是宗教内涵上都与灵山寺遥相呼应,相映生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美景已然实现,翠柏掩古寺、钟声伴花香的山水长卷正徐徐展开。

    为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2011年,宜阳县计划总投资近1亿元在李贺故里三乡镇,兴建汉唐文化主题公园。该公园占地2300亩,计划建设李贺纪念馆、连昌河水系生态景观工程、汉唐影视基地等10项工程。目前,景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绿化美化。该项目全部完成后,不仅有效保护了汉光武庙、五花寺塔等历史文化遗址,而且将有机整合旅游资源,打出“历史+文化+旅游”的“组合拳”,投入运营后预计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同时可带动商贸服务业发展,让广大群众在古老土地上挖掘出新效益。

    品味着文化产业的凤凰涅槃,宜阳县勾勒出了日渐清晰的文化产业轮廓:以灵山文化旅游区为主线,引领旅游文化产业大发展,凸显文化惠民效果。全县娱乐、书画、陶艺等100余家社会文化企业正逐渐摒除总量小、品牌少、分散化的弊病,走向抱团发展、彰显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

    张珂 李宏军/文 田义伟 董向毅/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