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太平兴国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一日,宋太宗赵光义正式即位,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元太平兴国元年。自古新帝登基,如果不是改朝换代且继位合理,均沿用原有年号直至第二年才改元。赵光义即位第二天发布《即位大赦诏》中,要继承宋太祖既定路线,可刚过两个月,再过8天即可名正言顺改元之时,宋太宗便迫不及待地改元太平兴国。
宋太宗不遵循旧例改元,的确成了“后世不能无议”的事。究其原因,前人有过一些解释。
南宋的洪迈推测太宗之所以当年改元,是因为开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择为吉时。具体文献无记载。朱熹则解释说:“由于开国之初,人才缺乏,无人懂且无人敢言。”故有当年改元之事。
可以肯定的是,宋太宗和他的大臣们都非常清楚改元的惯例,当年改元不符合常规,朝野纷纷反对宋太宗改元,但是,宋太宗还是立场坚定地改元了。所以,大宋历史上的太平兴国元年实际上只有8天的时间。是什么事件刺激了宋太宗呢?不清楚。但是,宋太宗改元的意图我们非常肯定,就是意欲迅速摆脱太祖的影响,迅速开创一个新时代。简而言之,宋太宗的意图非常清楚,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去太祖化。
宋太宗在《即位大赦诏》中口口声声地说一定要沿着太祖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为什么又极力实现“去太祖化”呢?
说归说,做归做。有一些事情,说了不一定做,但必须要说;有一些事情,做了不一定说,但一定要做。《即位大赦诏》属于前者,坚定不移地沿着他哥哥的路线前进,必须说,借此要证明自己即位合法;当年改元属于后者,迅速走进一个太平强盛的国家,必须做,以便迅速摆脱他哥哥的影响,但不能直接说出来。
事实上,宋太宗一登上帝位,一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就开始着手他“去太祖化”的事业了。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他的“去太祖化”。
第一,改名。人名、官阶、州县名避讳改名。宋太宗的一系列正名运动,根本目的在于: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洗脑,给世人洗脑,意欲将太祖时代的记忆从人们的脑海中迅速抹去。
第二,赦免。赦免太祖朝要治罪的官员。赦免他们的罪行,意味着对太祖朝的某种否定。
结合太宗即位后的一系列改名事件、赦免事件,再来看当年改元的行为,就不会感到太宗改元的突兀,甚至会理解太宗迫不及待改元的内心想法。说到底,宋太宗无视惯例地改元绝不会是他无知,而是他太“有知”了。他的意图无非两个:一是尽快摆脱太祖的影响,二是尽快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这两者是统一的,简而言之,宋太宗的做法,是想尽快实现一个以太宗为绝对中心、紧密团结在太宗周围的政治格局。
3 “核心机密”
普洱茶的“核心机密”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能由过于痴迷的茶客来回答。这正如,只要是“戏迷”,就一定说不清楚所迷剧种存在的根本意义。能够把事情看得比较明白的,大多是保持距离的客观目光。
我们不妨从发酵说起。何谓发酵?简单说来,那是人类利用微生物来改变和提升食物细胞的质地,使之产生独特风味的过程。平日我们老在暗中惦念的那些食物,大多与发酵有关,例如各种美酒、酸奶、干酪、豆腐乳、泡菜、纳豆、酱油、醋等。即便是粮食,发酵过的馒头、面包也比没有发酵过的面粉制品更香软、更有营养。在医学上,要生产维生素、氨基酸、胰岛素、抗生素、疫苗、激素等,也离不开发酵过程。
可见,如果没有发酵,人类的生活将会多么简陋、寡味,我们的口味将会多么单调、可怜。
发酵的主角,是微生物。普洱茶就是由两批微生物菌群先后侍候的结果。我们可以凭着发酵方式的不同,来具体划分普洱茶与其他茶种的基本区别。
绿茶在制作时需要把鲜叶放在铁锅中连续翻炒杀青,达到提香、定型、保绿的效果,为此必须用高温剥夺微生物活性,阻止茶多酚氧化,因而也就不存在发酵;乌龙茶就不一样了,制作时先鼓励生物酶的活性,也就是用轻度发酵提升香气和口味后,随即用高温炒青烘干,让发酵停止;红茶则把发酵的程度大大提高了一步,比较充分地待香待色,然后同样用高温快速阻止发酵。
必须说明的是,红茶、乌龙茶虽然也有发酵过程,却因为不以微生物菌群的参与为主,实际上是一种“氧化红变”,与普洱茶的“发酵”属于不同的类型。
普洱茶对时间的长久依赖,也给茶客们带来一种巨大的方便,那就是不怕“超期贮存”。有好茶,放着吧,十年后喝都行,不必担心“不新鲜”。这也是它能制伏其他茶品的一个撒手锏,因为其他茶品只能在“保质期”内动弹。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美学上的有趣对比。按照正常的审美标准,漂亮的还是绿茶、乌龙茶、红茶,不仅色、香、味都显而易见,而且从制作到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打理得美轮美奂。而普洱茶就像很多发酵产品,既然离不开微生物菌群,就很难“坚壁清野”、整洁亮丽。
你看清代宫廷仓库里存茶的那个角落,当年各地上贡的繁多茶品都已化为齑粉,沦为尘土,不可收拾,唯独普洱茶,虽百余年仍筋骨疏朗,容光焕发。2007年春天,从北京故宫回归的那个光绪年间出品的“万寿龙团贡茶”,很多人都见到了,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形象。
这就是赖到最后才登场的“微生物美学”,一登场,全部不起眼的前史终于翻案。这就是隐潜于万象深处的“大自然美学”,一展露,连人类也成了其间一个小小的环节。说到这里,我想读者诸君已经明白,我所说的普洱茶的“核心机密”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