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
为庆贺曾广兰舞台生涯六十年,在我市新区歌剧院隆重举行了曾广兰师生的同台展演。曾广兰老树新花,风采依旧;众弟子新枝舒蕾,艳色缤纷。台上金鼓嘡哒,琴韵悠悠;台下掌声如潮,历久不息。观众的同声喝彩,是对曾广兰六十年艺术事业灿烂的盛赞,是对曾广兰为豫剧繁荣做出独特贡献的定评。
曾广兰为豫剧的发展,发挥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一道美丽的文化彩虹。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阎立品等名旦的同台展艺,群星齐辉,是豫剧舞台最辉煌的时代。曾广兰有缘亲近诸位大师,梨园习艺,拜师门下,师承缤纷。曾广兰勤学苦练,聪颖敏捷,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在她演出的传统剧目中,处处可见前辈大师的风韵。如《断桥》,白素贞、青儿败阵归来,在断桥与许仙猝然相遇,青儿义愤填膺,拔剑怒刺;许仙惊恐万状,仓皇躲避,白素贞怨恨爱怜交织,却又为许仙百般拦护,把白素贞的恩爱深情和善良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素贞的一招一式,情深义重,令人心动,这正是常派《断桥》的亮色。又如《洛阳桥》,是陈素真善演的名剧,《催妆》一折中宛若燕翻蝶飞的舞姿,舞扇子,甩大辫,扇辫交错,隐隐可见陈派的活泼风采。曾广兰追随马金凤多年,深得马派名剧《穆桂英挂帅》《花枪缘》的审美真谛。青衣行当应工的穆桂英、老旦行当应工的姜桂枝,都融入了武生、老生的台步动作。亮相飒爽、水袖生风,威风凛凛的英武气度,为舞台增添了令人神往的帅旦形象。曾广兰的演出,深得老师的神采。曾广兰拜师阎立品门下,系统学习阎派的表演艺术,温文尔雅的唱腔、精细入微的动作,深得老师的亲传。曾广兰更把老师的教导“做人先立品,学艺要立志”铭记心头,作为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座右铭。
曾广兰有幸,学艺途中,长年与大师相伴,迎来一派阳光雨露,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她台步沉稳而又飘逸,水袖强劲而又潇洒,特别是她的唱腔,苍凉豪放而又清亮俏丽,真可谓缤纷多姿。既有高昂激越的豫东腔,又有委婉甜润的祥符腔,更有悲壮奔放的豫西调,因人设腔,缘情变调,低吟高歌,挥洒自如,臻演唱和人物性格展示的化境。
豫剧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曾广兰搭建了一个传承的平台,使她成为承前启后的传人,为豫剧新星的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曾广兰门下的七大弟子:陈大华、焦杰英、曲韵、雷鲜慧、孙东娥、张小芳、董小波,俏媚秀丽,才艺精湛,已成为当今豫剧舞台上的明星。
曾广兰的贡献还在于,她为舞台开拓新境,为豫剧创造了崭新的舞台形象。地方戏曲,都有自身的文化个性和地方风情,这也正是地方戏曲文化魅力之所在,如秦腔的苍莽粗犷,黄梅戏的巧丽风流。豫剧清丽端庄而风趣泼辣,前者如《穆桂英挂帅》,后者如《花打朝》,情节冲突、人物性格的审美风格,在地方戏曲的独特风采中,得到了淋漓的发挥。可今天,有人以豫剧表演吴越风韵的林黛玉,因文化风情迥异,导致豫剧陷入艺术创造的困境。曾广兰迎难而上,反复阅读《红楼梦》,悉心体察林黛玉的心境,遵循“唱戏的人,必须心中有戏”的舞台审美要求。她深知,《黛玉葬花》不是青春少女天真的审美情趣,而是对美的毁灭的悼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美好生命失落的追怀,隐含着对自身命运的不祥预感。黛玉在花冢前的呜咽哭泣,是悲剧心理的表达。《剪香袋》,不是林黛玉小心眼使性子,而是林黛玉命运不能自主的无奈。《焚稿》,不是情爱的割断和毁弃,而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铿锵誓言,可叹的是,伴随而来的却是生命的永逝……曾广兰创造的豫剧林黛玉形象,曾连演几十场,场场爆满,引起了戏剧界的惊喜。擅长舞台功法的曾广兰,在饰演林黛玉时,远离园场水袖、扇舞剑法等舞台技艺,却在唱腔设计上精心推敲,大做文章。音色美,唱腔纯,淋漓展示南国风韵的才女风采和情深似海的怨女情怀。曾广兰黛玉形象的成功塑造,为豫剧迎来风格独具的舞台形象,饮誉剧场,风靡一时。林黛玉形象的创造,也成为曾广兰早年成名的第一个代表剧目。
回顾昔日的辉煌,是为了鼓舞现实的奔赴。在曾广兰舞台生涯六十年之际,展演曾广兰的传统剧目,是为了祝福曾广兰女士艺术青春不老,更上一层楼,为豫剧舞台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