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 背水一战
——访宜阳县委书记王琰君
“前三季度,宜阳县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排名第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全省排名第122,已经到了必须背水一战、绝地奋起的时候。”谈及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宜阳县委书记王琰君神情严肃。
“除了经济不景气、产业产能过剩等‘外患’外,还有三方面‘内忧’困扰我们。”王琰君对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
一是项目推进不够快。今年以来,全县实施总投资309亿元的6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项目仅有8个,完成投资59亿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20%。二是招商成效不够好。资金到位率低,今年以来共引进总投资159亿元的48个项目,到位资金24亿元,资金到位率约有15%;大项目不多,引进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4个,缺少超50亿元的大项目。三是产业结构不够优。能源、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不足5%。
王琰君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宜阳唯有全力冲刺,快马加鞭,以丰补歉。后两个月,要盯紧全年目标不动摇,突出项目建设不松劲,真心优化环境不懈怠,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招商再升温,措施再具体。确保中钛材料园、中电华软室内照明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11月初全面开工,对正威新材料产业园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点对点”对接,紧盯奥克斯家用电器、广汽吉奥汽车等31个总投资265亿元的重大在谈项目,力争年底前再引进2个10亿元以上、5个亿元以上项目。
二是项目再提速,推进再加力。对青岛啤酒、洛铜镁材料产业园等24个省、市重点项目,电子电器专业园等28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节点推进、一线办公、重大项目周例会等制度,确保年底前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1个,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
三是产业再明晰,转型再加快。围绕产业集聚区“一区五园”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上海一电、德力西电气等总投资162亿元的35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新竣工11个项目,新开工9个项目,加快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总投资32亿元的8个现代农业项目和花果山综合开发、迪尼斯欢乐购物城等总投资56亿元的13个三产服务业项目建设步伐。
四是服务再贴近,环境再优化。对1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和纳税前20强企业,坚持“一企一策”,分门别类进行帮扶指导;对44家重点企业、55个重点在建项目派驻首席服务官,全程跟踪服务,千方百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帮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本报记者 孙小蕊 特约记者 宋会杰 通讯员 杨伟峰
退无可退 清醒奋起
——访伊滨区管委会主任刘冠瑜
“增速7.5%,与年初目标差2.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3位!”指着办公桌上的《洛阳市2013年前三季度分县(市)区GDP完成情况》,伊滨区管委会主任刘冠瑜直言,这一成绩单激人清醒、逼人奋起。
参照全省相关指标排位,伊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四项增速排名中,虽然个别指标排名靠前,但各项指标非常不平衡,尤其是GDP与“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定位相比,差距很大。
原因何在?刘冠瑜认为,主要体现在“三重三轻”:一是重龙头招商,轻企业开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等高精尖企业的招商上,虽然也招来了一些大项目,但签约后还未实质开工;二是重企业落地,轻跟踪服务,认为落地就能生根,在稳得住、能发展上下的功夫还不够;三是重新城开发建设,轻产业引进。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年底前,伊滨区将抓住两个月有限时间,围绕三个重点求突破:
以开放招商为引擎,全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在大员招商、“二分之一”工作法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抬高标杆,明确招商重点,新成立动力谷及科技城、商贸服务、万安山开发、智慧城市、文化创意等8个招商工作组,分别由区领导牵头,实行全区一盘棋战略,全员收集线索,综合采取大员上阵、驻地招商、小分队攻坚、以商招商方式,严格奖惩考评,确保开放招商的实效。力争以惠普产业基地为带动,引进一批软件服务企业;以中兴智慧城市项目为带动,引进智慧城市相关企业进驻;以中航科技项目为带动,启动建设洛阳光电产业项目;以上海跨越集团项目为带动,实现园区整体招商再突破。年底前,争取再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加速实现经济总量倍增。着力围绕新建项目促开工,在建项目促投入、促竣工、促达产,努力加大硬性投入力度,做大经济总量。确保麦达斯一期、中信重工高端液压自动化项目一期部分竣工试产。力争年底前再开工工业项目7个,完成投资7亿元至8亿元,力争中信三期、浙商工业园、海尔物流园、卓晶光电、凯业轴承等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
以作风转变为保障,倾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班子、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大力发扬“马上办”“立即办”的作风,实行“两不见面”全程代办制,做好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入运营整个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协调工作。严格落实施工环境协调周例会和项目开工六方到场协调会制度,巩固施工环境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成果,严厉打击破坏施工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 李迎博 特约记者 杨鸿雁
做好后勤保障
助力经济发展
——访市公用事业局局长郝东升
“市公用事业局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后勤,承担着全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路灯照明、污水处理等任务,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我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高,造成群众的诉求还比较多,制约发展。”市公用事业局局长郝东升说,采取积极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是市公用事业局的当务之急。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年底前,加快推进伊滨区伊滨水厂备用水源工程、北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二期工程、新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西外环线次高压燃气管线工程、新区第一公交停车场二期工程、城市照明工程等工程建设步伐。完成新购400辆公交车的任务。紧盯老城区和瀍河回族区供热工程,确保今冬采暖期新增供热面积130万平方米。
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所有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6项减为4项,做到不变相审批、转移审批或转交中介组织办理,使每件办理事项达到时间最短、质量最优、效果最好的标准。
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及时查处野蛮施工、违法建设、破坏各类管线和公用设施案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处置停水、停气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力保居民生活用水、用气、用热平稳不间断。对于因管道维修、长期欠费等原因确需停水、停气的,提前向市政府报告,并做好公示、告知和沟通工作。
“群众更满意,企业更放心,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郝东升说,市公用事业局将制定公用事业各行业服务标准体系,使各行业、各岗位服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建设和完善各类服务网点,并与各银行联合代收代缴相关费用,解决群众缴费难问题。主动上门服务,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服务好一点,群众得到的实惠就会多一点,企业的生产环境就会好一点。”郝东升表示,市公用事业局将围绕开放招商、服务企业、优化环境“三项重点”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优劣的标准,切实解决服务观念不够强、服务基层和群众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建立基层、企业请办事项工作台账,责任到人,跟踪问效,限时办结。重点解决办事拖拉、互相推诿、刁难企业和服务对象等问题,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本报记者 李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