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我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严峻形势,市应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超表示,在全国“转方式、调结构”大气候的影响下,我市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洛阳要实现绝地奋起,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优势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速放缓,主要原因还在于主导产业遭遇寒冬。”冯超说,目前我市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乏力,装备制造业由于需求减少而销量萎缩,这三大类行业遭遇困境,直接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遭遇困境的部分大型国企经营灵活性不足,在遇到危机时不能快速调整战略,也是导致增速持续放缓的重要原因。
“优化产业结构是目前的头等大事,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考虑到洛阳本地的现实条件以及发展前景。”冯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善借巧力,用好家底。目前,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河南,在有限的范围内,洛阳可以凭借自身的旅游资源和科技资源,着力发展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并且借助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活动,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在洛阳落户。
二是立足科技,重点招商。开放招商是洛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必须紧紧抓住的工作重点,但是在招商方面,制订的规划预案应更具前瞻性,增强针对性。对洛阳可能在未来形成领先优势的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设备等行业,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动向的观察和研判,对一线城市的一些由于产业升级而要迁出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项目尤其要加强关注,暂时不能前来投资建厂的,也要积极加强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占据行业发展的前沿,争取在未来形成高科技产业群。
三是改造提升,激发活力。机械制造是洛阳的传统产业,但是在外部投资乏力的情况下,机械制造业目前也在经历艰难的转型期。下一步,大型国企要及时调整产品战略,更多地转向对环保设备等需求量持续增加的设备制造领域,从而扩大销路,努力脱困。另外,大型国企除要加快技术改造,适应市场要求外,还应主动开拓新兴市场,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促进经济持续好转。 本报见习记者 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