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拓开(左)和员工讨论制作细节 |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奇的国度。千里之外,文明与鲜花一起绽放……”昨日上午,在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审片室,随着独白和音乐响起,《牡丹》3D动漫电影拉开了帷幕。戴着3D眼镜,记者如同置身在花海中。
制作精良的《牡丹》3D动漫电影,其实是由一支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队伍打造出来的。而打造这支队伍的人就是39岁的王拓开——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董事长。
回家乡创业,打造专业团队
王拓开早年在深圳等地打拼,事业有成后回家乡洛阳创业,2009年创办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洛阳那时候还没有做动漫的氛围,再加上这个行业需要的资金非常多,难度真不小。”但他相信,洛阳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定能为动漫素材提供肥沃的土壤。
2010年年初,公司的员工不过七八个人,大家挤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为了引进专业人才,他跑到北京的几所高校请来19名大学生,为他们安排食宿,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求贤若渴的王拓开,俨然成了“导游”。遗憾的是,19个学生一个也没留下来。
王拓开转变观念,在公司创办培训学校,聘请省内高校的专业老师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60%实现本土化。为了筹措资金,几年下来,他跑遍了我市的风险投资公司,谈项目合作。
如今,公司已走过创业初期的艰辛,独立研发的技术系统,包括毛发系统、布料系统、高级特效应用、渲染系统、高级电影级表情系统、骨骼系统等,在国内3D动画领域处于前列。
用动漫展现民族文化
2010年年初,王拓开和他的团队开始制作《牡丹》3D动漫电影。与一些展示“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影片相比,《牡丹》片中的中国元素更加丰富,更能体现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牡丹是洛阳的一张名片,我觉得把古朴自然的文化元素用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易于让观众接受。”
动漫电影毕竟和真人电影不同。为了追求逼真的画面,公司每名动画师的桌上都放有一个镜子,他们通过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来制作动漫人物。从人物的毛发、布料到动作,王拓开都要求做到极致。光主人公“牡丹”的面部,就前前后后修改了300多次。
2013年1月3日,《牡丹》电影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放,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央视新闻联播称《牡丹》是首部亮相“世界十字路口”的中国动画电影。
目前,影片最难的技术环节已制作完毕,最难把控的故事脉络、大场景制作也已尘埃落定,将择机上映。与此同时,3D动漫电影《丝绸之路》《吉象三宝》也已进入立项制作阶段。
2010年,君兰公司荣获“洛阳市先进集体”“洛阳市重点文化企业”等称号,并成为我市信息化产业基地内的核心企业。王拓开荣获“2010年度洛阳市先进个人”称号。
本报记者 王晓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