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里来?人少咋办事?这些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孟津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服务方式,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钱从哪里来?
通过预算保障、动态保障和联动保障,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注入资金“活水”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硬”的基础文化设施是前提。自去年以来,孟津县先后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对该县文化馆、艺术馆以及乡镇文化大院、村级农家书屋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提升。
资金难题咋破解?孟津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主要通过预算保障、动态保障和联动保障,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注入资金“活水”。
预算保障。自今年起,该县将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县重点工作,县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对全县的创建工作进行补贴,其中用于村级农家书屋的补贴资金50万元,并安排10万元资金为县“两馆”(文化馆、艺术馆)各购买服务车一辆。
动态保障。为落实对全县228个行政村的文化干事的生活补贴和对“两馆”、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政策,县财政分别追加资金10万元、35万元,并为村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配套专项资金34.2万元。
联动保障。“财政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该负责人说,为切实解决财政困难、投入不足等问题,该县还积极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在资金上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据统计,自去年以来,该县通过这一方式筹措资金220余万元。
人少咋办事?
通过选聘文化干事,搅活农村“一池春水”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人员短缺、少人干事”是制约基层文化设施发挥作用的最大瓶颈。
“为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我们为全县228个行政村(社区)各选聘了1名文化干事。”该负责人说,每名文化干事每月可得到260元的生活补贴。
在该县平乐镇妯娌村,自从文化干事上任以来,村里的农家书屋每天都能正常开放,活动器材由专人管理,该村的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该负责人说,为切实增强文化惠民的能力,该县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普遍服务。该县组织专业培训班,并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将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送到田间地头;坚持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建成图书馆分馆26个;将“欢乐孟津”广场文化活动延伸到镇、村,各镇的中心广场每个月都要举办一次活动。
特殊照顾。对军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群体,该县给予特殊照顾,如依托县图书馆率先建设了全市首个县级“视障阅览室”,建设了王良留守儿童中心等10个特殊图书馆分馆,免费为全县31家网吧开通“数字图书馆”等。
典型引路。针对前几年涌现出的书法、绘画等文化专业村,该县因势利导,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和服务力度,争取将其建成亮点工程,带动周边村的文化工作全面开展。
本报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车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