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王正豪)全市民营企业19.3万户,从业人员135.3万;实现营业收入4389.8亿元,完成增加值1330.6亿元,实缴税金14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8.4%、16.1%——这是今年前9个月全市民营经济的成绩单。
近日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策并举,助推民营企业保增长、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我市民营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前9个月,我市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89.8亿元,排全省第2位,与第1位郑州市相差3146.2亿元,增速居全省第3位;完成增加值1330.6亿元,排全省第3位,与第1位郑州市相差1759.4亿元,增速居全省第4位;实缴税金145.8亿元,排全省第2位,与第1位郑州市相差189.2亿元,增速居全省第11位。
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制度,从政策引导、氛围营造等方面为民营企业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同时,我市着力助推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对全市民营企业超亿元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工业项目,我市进行重点关注。洛宁县东汉禽业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的东汉产业园、新安县华茂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树脂金刚石线锯、洛龙区惠中兽药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的兽用药品等一大批规模大、档次高、前景好的项目有序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我市将切实抓好服务民营企业、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配套机制等工作,继续推动民营企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在服务企业方面,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将把通过企业座谈会、领导和部门现场调研、企业主动反映等不同途径收集到的问题,逐一登记到企业反映问题台账上,通过工作沟通函、专题协调会等形式尽快解决。对久拖不决的问题,由市优化办介入调查。属于人为因素的,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在项目建设方面,对投资超千万元项目实行科级干部分包联系制度,对投资超亿元项目实行副县级干部分包联系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直到项目竣工投产;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坚持项目例会、领导分包、首席服务官、现场观摩、定期调研等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进度;加强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整治,及时排查影响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方面的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完善配套机制方面,下一步,我市将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拟建成以我市中小企业窗口平台为中心平台、各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平台为分平台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信息查询、融资服务、产品检测、研发等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