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活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牢记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
有多少“单独”家庭选择生育二胎
明确总目标 把握路线图
发展改革委:完善成果考评 注重生态文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有多少“单独”家庭选择生育二胎
    近日,伴随着“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指向,“单独”家庭再生育意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在中国2000万“单独”家庭中,究竟有多少愿意生育二胎?想生的生不了,能生的不愿生又是为了什么?全社会应如何为即将到来的人口新增长做些什么?

    约60%“单独”家庭愿生二胎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牵头组织的一项样本数近万人的调查显示,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夫妇中大约50%至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这一结论与多个门户网站上的调查结果类似,新浪网进行的一项3万余人参与的调查显示,64.5%的网民愿意生育“二胎”。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说,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表示,如果现阶段就实施普遍两孩政策,短期内将引起出生人口大幅波动,出现较严重的出生堆积,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很大的压力。微调渐进式的调整适合国情,对经济社会影响适度,这也是不能现在完全放开普遍二胎的原因。

    生育意愿分化背后的隐情

    记者了解到,愿意生育二胎的家庭不少,除了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功利性生育目的,不少居民是出于“希望孩子有个伴”“孩子给生活带来乐趣”。

    从事行政工作的何慧是“最早一批的独生子女”,因为“想给女儿再生一个做伴”,她和丈夫期待“双独”政策放开已有数年之久。何慧说,小时候自己就很羡慕小伙伴家里有哥哥姐姐,希望能为女儿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

    而对于不愿生育的家庭,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生育观念业已形成“不愿生”、生活成本的压力大“生不起”,都是降低生育意愿的原因。

    上海白领周小姐女儿不到三岁,虽然符合“单独”生二胎的条件,但高昂的生育成本让她望而生畏。“花钱从怀孕就开始了,每次产检若想少排队,挂个特需号就是300元一次,产检加上生产住院的费用,接近2万元;请月嫂一个月8000元,节假日还要算双倍或者三倍工资;奶粉按每桶250元计算,一年的奶粉钱就差不多1万元;孩子没人带想送去幼托班,一个月至少2000元;未来如果想给孩子学个钢琴什么的,兴趣班支出每月又是一大笔……”

    社会需要做哪些准备

    毕竟,“单独”二胎的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必然会有所增加。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原本紧张的现实环境下,社会要为这一政策的实施做哪些准备?

    专家建议,应从错峰生育、完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等多方面着手,应对即将到来的新增人口,同时,还要探索分担家庭的抚育成本,解决“不敢生”“生不起”的后顾之忧。

    王培安表示,从全国来看,符合“单独”二胎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再加上各地启动实施政策会有“时间差”,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的问题。对部分符合条件人数较多的地区来说,可以采取倡导合理生育间隔、优先安排年龄较大的单独夫妇再生育、做好再生育审批等,防止出生堆积。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指出,应对出生人口的增长,还要注重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资源的合理配置,预防加剧看病难、入园难、升学难等问题。“伴随着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儿童医院、幼儿园、公立小学等与孩子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源如何调配,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未雨绸缪,在生育未开始前就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

    翟振武说,此次政策受惠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家庭,再加上城市的流动人口进城生育和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第四次人口出生“小高峰”,三重压力下,应提高城市医院的妇产科资源和儿科资源承载能力,应对即将成为常态的人口新增长。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