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雨过天青云破处
分道扬镳:迎面相逢互不让 皇帝劝解分道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雨过天青云破处
——新安北冶寻柴窑
□郑贞富
青百合花瓶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柴窑,是五代后周世宗时期的御窑。古玩行已悄然兴起“柴瓷探寻热”,因为柴瓷是瓷中的“皇后”,拥有柴瓷,才算是陶瓷的顶级收藏者。关于柴瓷的窑址,大家莫衷一是。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认为,柴瓷的窑址为后周西京洛阳,现位于新安县北冶镇柴胡沟的山岭溪水边。

    1 谜一样的“古瓷贵族”

    有人说,柴瓷是谜一样的“古瓷贵族”。清代方以智《物理小识》载:“柴汝官哥定,宋窑之名也。元美曰柴窑,柴世宗进御。”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被称为古代五大名窑,据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字元美)考证,柴窑是后周世宗(又称柴世宗)时的御窑。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柴窑制作精美,釉色与一般瓷器的绿、黄等色不同,位居诸窑之冠。”

    古人称柴瓷“珍逾星风”,极言柴瓷之珍贵。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清代郑方坤《五代诗话》载:“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翠玉)同价矣。”清代兰浦、郑廷桂在《景德镇陶录》中说,柴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

    民国著名收藏家赵汝珍在1943年出版的《古玩指南》中写道:“故宫原有柴瓷数件,故宫文物南迁后,一件不存。柴瓷除碎片外,绝无一件存在社会。就是柴瓷碎片之价值,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也须四五百元。自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古玩市场已不见柴瓷片交易。”赵汝珍是柴瓷的最后目击者,从此柴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2 玉一般的胎体釉色

    后周世宗柴荣曾赋诗赞美柴窑御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其中的“雨过天青云破处”,一语道破了柴瓷的特点,即柴瓷是“天青色”,属青瓷系列。

    《格古要论》是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曹昭创作的文物鉴定类图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也是最早著录柴瓷的著作。该书载:“柴窑出北地,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就是说,柴瓷的釉是天青色,如青玉之滋润,有细纹开片,“足多粗黄土”指大多数的柴瓷,底足厚重,涂有黄色的护胎釉。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清代无名氏《南窑笔记》对柴瓷的主要特征概括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中前两句指的是釉色,后两句指的是胎体。其釉色如青天之碧蓝,如铜镜之明亮,其胎体极薄,叩之如金石之声。

    后周世宗当政甚短,所烧瓷器有限,绝佳者也极少,加之其“薄如纸”而易碎,宋时已极难得。明代严嵩父子,经过数十年搜罗,仅得十余件柴瓷,真伪尚不能确定。清代皇宫所藏的几件柴瓷,乾隆皇帝视为珍宝,并分别为其赋诗,极赞其如玉之品质。

    3 神秘柴瓷出新安

    柴窑窑址在何处,大家莫衷一是。清康熙五十年《御定佩文韵府》“柴窑”条引《格古要论》说:“器出北地河南、郑州。”这里的“河南”指河南府,即洛阳地区,“郑州”指开封府郑州(不辖县)。有人把“河南、郑州”误断为“河南郑州”,据此认为柴窑在“河南省郑州”,这是极不严肃的。实际上,《格古要论》原文只言“柴窑出北地”,后边并无“河南、郑州”四字,因此《御定佩文韵府》为误引,不足为据。

    其实《格古要论》载,“汝瓷出北地”,可见“北地”一词指的汝瓷所在的豫西地区。对“北地”之说,有人将其释为古代位于陕甘宁一带的“北地郡”,进而把耀州窑说成柴窑,更是穿凿附会。

    柴窑属青瓷系列之官窑,其窑址必须从青瓷制作中心和唐、五代官窑所在地寻找。这个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洛阳。

    洛阳是青瓷文化之根。洛阳出土很多西周时期的原始青瓷,质地坚硬,外表着青色或黄色的釉,有光泽,叩之有声。从1985年以来,在北魏洛阳城出土了一批有价值的古代文物,其中北魏青瓷器尤为重要。

    清代《景德镇陶录》载:“洛京陶。亦元魏烧造,即今河南洛阳县也。初都云中,后迁都此,故亦曰洛京所陶,皆供御物。”《唐六典》载,“河南府贡瓷器”。河南府,即洛阳。可见,从北魏到唐代,洛阳一直是御制陶瓷的生产中心,为历代官窑所在地。五代承隋唐之余绪,洛阳仍为京畿重地,没有理由将官窑设在别处。

    后周官窑即柴窑所在地,正是在洛阳新安北冶镇。目前洛阳发现的最大的古瓷窑群,分布在新安县北冶镇柴胡沟(当地人也称“柴货沟”)。其境内有一条流入黄河的小河,全长不足八公里,河的两岸为分布瓷土和蕴含矿石的低山;周围的十余个小村子,分布着近百个古窑址,年代从唐代延续至元代,在这里可以找到唐代至元代的瓷器标本。

    新安窑的年代可分三个时期:唐五代时期、北宋时期、金元时期。在五代时期的一些窑址中,发现一些极薄的青瓷片,与文献中记述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柴窑特点完全一致,这里确定无疑的是后周柴窑遗址!

    新安窑北宋时期的瓷器中,刻花装饰工艺精湛,图案清新富丽,在同类窑中工艺出众。产品以犀利的刀锋、流畅的线条,在同一件制品上内外刻花,这说明它传承了后周柴窑精湛的制作工艺。

    4 后周世宗与柴官窑

    后周官窑选址在北冶镇绝不是偶然的。首先,毗临黄河漕运古道,交通便利;其次,经济繁荣,自汉代起这里的冶铁、铸造等手工业就很发达,唐代时这里陶瓷业非常兴盛,多能工巧匠;最后,矿产资源丰富,做胎用的瓷土和做釉用的长石、石英、滑石等矿物原料有既广且深的分布。

    更重要的是,后周官窑的选址与后周皇帝柴荣的个人经历有关。柴荣是五代后周建立者郭威的内侄和养子。五代包括五个朝代,即大唐灭亡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期共54年,以洛阳、开封为都。柴氏家族本居于邢台,为商业巨族,后唐时柴氏家族在柴翁带领下迁居都城洛阳。

    柴翁有一子一女,其子柴守礼,其女柴氏。柴氏嫁给了后唐皇家卫队的一名士兵,名叫郭威。柴守礼娶妻,生一子,名叫柴荣,由郭威和柴氏收养。在后晋、后汉时期,柴氏家族用庞大的产业支持郭威建功立业。柴氏从事的主要产业是瓷器、茶业和丝绸。当时洛阳产瓷的主要区域是新安县北冶镇,柴氏垄断了这个地区的瓷器产业,因此民众又称此地为“柴货沟”。

    郭威从一个列兵成为后汉宰相,最后成为后周的开国天子。郭威传位于养子柴荣,即后周世宗。柴荣在即位前,基本在洛阳生活,他对洛阳的瓷器很熟悉,即位后在“柴货沟”一带建立官窑,从事瓷器的生产,这种御制瓷器就是柴瓷。

    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后,停止了柴瓷的生产,但是在京西路(今洛阳)建立了宜阳官窑和钧官窑,用的仍然是柴窑的工匠,因此宜阳瓷、钧瓷和后来的汝瓷继承了柴瓷的工艺,仍属青瓷系列,如汝窑之淡青、豆青、虾青等色,皆仿柴器之作。

    柴瓷是洛阳瑰丽陶瓷史上惊鸿之一瞥,其厚重的文化需要进一步挖掘,不可估量的文化产业价值需要认真审视。传承洛阳柴瓷文化,恢复洛阳柴瓷的生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