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破局——洛阳经济奋起之路问彼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蓝色引领青岛转型升级(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聚焦青岛
蓝色引领青岛转型升级(上)
本报记者 孙利华 白云飞 文/图
青岛港前湾港区 (资料图片)
海尔洗衣机生产线 (资料图片)
正在卸载矿石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码头
    核心提示

    青岛,一座制造业老牌强市。这里,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名企云集,“青岛制造”蜚声海内外。一张名片已写不下青岛的诸多“头衔”:全国副省级城市“老二”、北方著名的海滨度假旅游城市、沿海城市“第二梯队”、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领唱”……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就以纺织工业闻名全国,与上海、天津一道,赢得了“上青天”的美誉。到2012年年底,青岛经济总量有7300余亿元,拥有7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

    虽然青岛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但在种种变局之下,“青岛制造”的传统优势受到了极大挑战,面临着与洛阳工业类似的转型升级问题。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青岛,触摸这座城市发展的“脉动”。

    1 蓝色引领 全域统筹

    青岛,因港而建,因港而兴。始建于1892年的青岛港,是青岛整个城市“启航”的原点,至今“航行”了百余年,董家口港区就是其四大港区之一。

    近年,青岛港从老港区起步,沿着海岸线不断向外扩张。今年3月,作为“第四代港口”的董家口港区矿石码头正式通过验收。仅仅20多天后,由老港区改造而成的邮轮码头也通过验收,世界最大的22.5万吨级豪华邮轮将在此全天候自由停靠。

    青岛港集团新闻中心外宣部主任焦兰坤告诉记者,青岛港从原来的一个支线小港,成长为一个有着4亿吨吞吐量的世界强港,居全球第七位。仅2012年,青岛港就与2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合作共赢,合资金额达455亿元。

    青岛港豪迈转型升级,是青岛转型升级、迈向蓝色经济的缩影。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海洋经济版图中,青岛当仁不让被定位为“龙头”。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拿到了走向海洋的钥匙,谁就掌握了未来,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权。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青岛的“蓝色跨越”战略应运而生。

    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青岛规划启动了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和红岛经济区建设,全面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在《青岛日报》记者林刚看来,“蓝色跨越”战略并非只针对海洋经济,而是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方向引领,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全域统筹,其另一表述“蓝色、高端、新兴”,指向更加明确。

    “蓝色”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色调,而对于“青岛制造”而言,蓝色发展的潜台词是集群化、高端化和集约化。

    “早在2003年,青岛就提出以产业集群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而‘蓝色跨越’战略无疑将产业集群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青岛市发改委负责人说,今后,青岛将按照国际标准把产业链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推动整个产业链高端、集约发展,形成层次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构建起新型产业体系。

    蓝色引领、全域统筹,青岛将大到整座城市、小到具体产业的战略方向梳理得相当清楚,战略的引领作用十分明显,这对洛阳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无疑有一定的启示。

    2 腾笼换鸟 一石数鸟

    制造业转型升级,具体实施的突破口在哪里?青岛选择了“腾笼换鸟”。

    2008年下半年,青岛启动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计划搬迁大中型企业110家。

    这是青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企业搬迁,涉及职工7.9万名、土地1.5万亩、固定资产221亿元。这些企业数十年里已融入当地发展脉络,搬迁难度可想而知。

    这也是“不合时宜”的搬迁。2008年,正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蔓延之际,各路财大气粗的投资者纷纷“哑了火”,搬迁企业、开放招商困难重重。

    然而,这一大动作势在必行。这不仅因为这些企业分散在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存在安全、环保隐患,而且从更高层面讲,搬迁改造事关整个青岛的未来发展。只有往外搬迁、退城进园,青岛工业才能加速实现转型和升级;只有“腾笼换鸟”,退二进三,青岛老城区才能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正如一位青岛市领导所言,青岛的工业发展,如果还在老城区纠缠,将是死路一条。

    青岛老城区企业的搬迁,并不是被动的、简单的位移,而是力图通过搬迁实现转型升级,带动青岛周边区域加快发展。

    “老城区要搬出一片新天地,老企业要搬出一个新面貌。”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这样总结。

    为了更好地承接搬迁企业,青岛市在远离市区之处,新规划了面向不同产业的工业功能区,即胶州洋河装备制造、黄岛董家口重化工、即墨龙泉汽车及零部件、平度新河化工、莱西姜山轻工、即墨女岛船舶等六大工业功能区。按照产业集聚原则,搬迁企业相对集中地安置。

    青岛市专门出台政策,吸引搬迁企业向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六大工业功能区集聚:每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补助100万元,最高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新增加投资超过1亿元的,增加一次性补助200万元;5年内共安排1.5亿元,重点对化工企业和搬迁有困难的重大项目给予部分贴息支持。

    青岛市还鼓励、引导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一同搬迁,加快上下游产业集聚。比如,化工龙头企业海晶化工从市区搬出后,一搬带一串,配套的十几家中小企业也接踵而至,形成新的董家口化工基地。

    经过5年多努力,青岛目前已基本完成搬迁的企业达90家,剩下的都是大个头的重化工企业和搬迁难度较大的大企业。

    5年的搬迁改造,给青岛这座城市的转型升级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产业从搬迁改造中收获了集聚。青岛原本有大小产业园区100多个,这些园区既有市级、区级的,也有乡镇办的,规模、层次参差不齐,“小、散、乱”现象明显,产业集聚度不高。青岛市将原有产业集聚区“合并同类项”,整合为52个产业集聚区,并借机打造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六大工业功能区。

    企业从搬迁改造中尝足了甜头。2008年,软控股份搬迁至胶州,实现了产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多,行业排名由世界第十六位上升至第四位;青纺联搬迁后,纺纱织布设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些高档面料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与此同时,大批企业搬出之后,李沧区、市北区等老城区也通过“腾笼换鸟”,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沃土,为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还带动了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拓展。

    “腾笼换鸟”,“一石数鸟”!

    3 产业联动 链式发展

    尽管青岛与洛阳处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但是本地配套弱、高端环节缺失的“断链”之痛同样阻碍着“青岛制造”前进的脚步。

    家电电子是青岛起步最早、产业链最为完善的产业之一,集群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60家,特别是海尔、海信、澳柯马等家电龙头,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然而,该产业的本地配套率一直不到40%,呈现“低端过剩、中端不足、高端缺失”的格局。

    青岛汽车产业有两家产值过百亿元的整车企业,但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水平低、重复分散,尤其是缺乏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发动机、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

    青岛其他重点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和产业链层次,均存在同样的问题。

    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青岛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岛市10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16年,力争10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5条产业链总产值达到或接近千亿元。

    “龙头企业、主导产品是什么,配套企业该发展什么,按照产业链上下游一系列顺下来,发展脉络变得非常明晰。”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规划处副处长佟建渤说。

    “产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佟建渤介绍,青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的主要做法有——

    对千亿级产业链进行分类统计并每月公布,发布产业链指导目录,引导各区、市按照目录定向招商;引导工业企业准确把握转型升级方向,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工业装备、工业活动、工业产品深度融合。

    整合技改创新、品牌培育、产业集聚等各方面政策资源,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构建加快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推进机制,带动产业链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和创新的力度,提高产业链层级,并着手针对每条产业链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招商力度,不但经济部门有招商任务,民政、教育等非经济部门同样分担招商任务。

    …………

    “链式发展的思路,让我们更轻松地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深度延伸发展,从而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润。”青岛钢铁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铁牛表示,青钢集团融入汽车等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焊接母材和高端硬线系列产品、优质弹簧扁钢产品的供应商,中国每4个汽车轮胎里,就有1个轮胎的胎圈钢丝由青钢制造。

    加快发展10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使“青岛制造”逐步呈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与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并重、“狮虎经济”与“群狼经济”共同发展的好局面。

    来自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青岛10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实现规模以上总产值10012.9亿元(如含软件为10599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4%;家电、石化、机械装备、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6条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业务收入)已过千亿元。

    【采访札记】

    城市培育品牌 品牌造就城市

    品牌之城熠熠生辉

    到青岛采访,绕不开品牌这个话题。

    提起中国制造的“世界品牌”,人们会想到海尔,想到海尔的领军人张瑞敏和他抡起的大锤。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他的一个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

    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冰箱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反正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张瑞敏痛下决心,要把这些问题冰箱全部砸掉——要知道,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抡下了第一锤!这一锤下去,砸出了海尔的“世界品牌”。

    如今,“海尔大锤”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为国家文物,海尔集团还出资修建了海尔科技馆,向社会传递自己的品牌文化。

    在青岛,还有一个名字和张瑞敏一样,人们耳熟能详。他叫许振超,其背后闪烁着青岛港“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品牌形象。

    许振超,曾是一名在港口一线装卸作业几十年的“老码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凭着“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的信念,熟练掌握了桥吊驾驶、维修技术和港口装卸管理知识,并带领青岛港桥吊队成为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成为一名“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

    现在,许振超已走上领导岗位,前不久还当选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他所代表的“尊重工人劳动、尊重劳动创造”的品牌文化,散发出恒久的魅力。

    “在青岛港,人人争做品牌员工,人人立足岗位创新,人人享有出彩机会。”青岛港相关负责人说,品牌的创造离不开产业工人,“许振超现象”正是品牌文化的深度延伸。

    如今,作为岛城经济的中坚力量,青岛品牌企业和品牌文化为青岛的城市品牌丰富了内涵,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又使得青岛企业品牌获得了巨大溢价和增值。通过“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行业—名牌产业—品牌城市”的模式,青岛这座城市和品牌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发展至今,青岛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8个、中国驰名商标52件、山东省名牌产品354个、山东省服务名牌6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03件。

    本报记者 孙利华 白云飞

    【沧海拾贝】

    260个人,一年创造产值几个亿

    青岛双瑞的产业化模式有何高明之处

    加上生产工人,满打满算仅260个人,却创造了几个亿的年产值,算下来人均年产值不下百万元——青岛双瑞成功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产业化模式?

    青岛双瑞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船重工第七二五所的青岛分部。带着对来自洛阳的企业格外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记者近日走进青岛双瑞实地探访。

    在青岛采访期间,提起青岛双瑞,当地人都竖起大拇指:“这个企业相当厉害,听说总部就在你们洛阳呢!”

    青岛双瑞在青岛享有较高知名度,与一个项目不无关系——青岛双瑞计划在崂山区投资5亿元,建设面积达300亩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以及海水淡化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未来,将年产1000台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和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海水淡化装备。

    船舶压载水净化,全球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此前一直被国外垄断。青岛双瑞研发的相关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还是该领域唯一代表中国政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中国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者。难怪它被青岛人当作“宝贝疙瘩”,被视为青岛涉海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不单是船舶压载水领域,青岛双瑞的海洋防腐、电解质氯、海水淡化等其他产业化板块,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代表了中国的最高水平,并处于国内市场的领军地位。

    “企业一定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有技术领先,才有市场话语权。”青岛双瑞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孙仁兴说,青岛双瑞正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

    青岛双瑞的科研“特长”是舰船材料,其科研成果产业化,如果只做材料,势必处于产业链的下端。

    据介绍,青岛双瑞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主推总承包模式,即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由青岛双瑞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产品,但其只做产业链最核心的部分,而不是一味从追求产值规模出发,搞“大而全、小而全”。

    “260个人,一年创造几个亿的产值,如果整个产业链全部自己做,肯定不行。这就逼着你走技术路线。”孙仁兴说。

    科研成果产业化,青岛双瑞初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不过他们并不止步于此。

    “一定还有更加优化的产业化模式,我们将继续探索。”孙仁兴说。 本报记者 孙利华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