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周南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河南知府汪楫创建。作为当时河南府重要的官方书院,清代名儒武亿等出任其山长(书院的“掌门人”),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该书院今为敬事街小学,至今仍育人不辍。
1 康雍年间 书院激增
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会给文化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明、清更迭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末年,书院在多次禁毁政策下已“伤痕累累”,而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使书院难免“鱼池之祸”。1644年,清军攻陷北京,入主中原,书院的境遇不但没有好转,而且更加抑制其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清初统治者担心书院成为反清的大本营,为此对书院采取了压制政策。如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曾诏令“不许别建书院,群聚徒党”;还颁布了《训士卧碑文》,限制书院发展:如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纠党结社……
康乾期间,随着统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书院得到迅速发展,并“登顶泰山”。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康熙帝曾先后赐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紫阳书院“学达性天”匾额,赐龟山书院“程氏正宗”匾额,这表明清朝政府对书院的支持与认可。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清政府正式下谕:“创建书院,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使之朝夕讲诵,整躬砺行,有所成就,远近士子观感奋发,亦兴贤育才之一道也。”朝廷不仅明确要求各地创建省级书院,还赐金千两作为书院生员的食养费用。
据统计,清代共新建书院3757所,书院总数近5000所,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布,其他朝代难以望其项背。这些书院包括清河南府重要的官方书院周南书院。
2 传承有序 数度扩建
周南书院由时任河南知府汪楫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创建,原址位于老城区西南隅,因毗邻明清河南府重要驿站——周南驿而得名,由于书院内塑有唐相狄公仁杰像,又名狄梁书院。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时任河南知府赵於京及洛阳知县将书院移至老城区东北隅府署(又名府衙是府一级的衙门)左,改名天中书院,新置田4顷43亩10分4厘为膏火田,重要建筑有堂房3间、讲堂3间及后堂3间。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河南知府张汉重修书院后,复名为周南书院。除原有建筑外,又祀仓颉于后堂,以汉贾谊以下十六人配。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署府李光型、署县朱续志设斋房6所(各3间),又详请以本府盐规银95两5钱8分,各署公费中拨银38两,租银37两1钱7分,共银512两7钱5分,为每年山长修房屋及生徒膏火(多指求学的费用)之资。
随后,知府曹元仁加意培植,为了安静起见,将狄公祠迁祀西廊旧八腊庙,又别祀仓颉于他所。自此,书院便成了专为诸生弦诵(指学校教学)之地。
3 地位重要 育才众多
周南书院是清代河南府重要的官方书院,清代名儒武亿曾出任其山长。
武亿字虚谷,号半石山人,1745年11月出生于偃师。据《清史稿》记载:武亿从小“以读书自励。时伊、洛溢,屋圮,架洿以居,斧朽木燎寒,诵读不辍。已,复从大兴硃筠游,益为博通之学”。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武亿考中进士,官拜山东博山县知县。在官七个月,因得罪权贵而被罢黜。武亿归家后,专心著书讲学,著有《授堂文钞》《偃师金石记》《安阳县金石录》等。
据有关史料记载,周南书院作为清河南府重要的官方书院,大批进士在这里求学、考取功名并最终走向仕途,数量约占全洛阳的一半以上。
4 近为学堂 今为小学
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等开明绅士联名上疏,提出将书院改为学校。清政府于同年9月颁发谕旨,“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即改为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为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
在此大背景下,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月,时任洛阳县知事徐仁麟改周南书院为洛阳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成为我市第一所新式小学堂,之后又相继改称为洛阳县立高等小学校、洛阳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洛阳县立第一完全小学,并于1933年开始招收女学生。
1938年,日军轰炸洛阳,学校迁至偃师李村老君洞庙内上课。次年,更名为洛阳县模范中心小学。至日军占领洛阳,学校被迫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先后更名为洛阳市第一完全小学、洛阳市东北隅完全小学等,今为敬事街小学,至今仍育人不辍。
相关链接
清代书院的历史印记
在书院的历史长河中,书院的国际化、城市化和近代化是清代书院留给后人的永久记忆。
第一,国际化。这里的国际化主要讲书院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留下了足迹,如日本、南洋(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和西洋(主要指欧美国家)等。
第二,城市化。在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一直呈现官学在市井、书院在乡野的分布格局。清代以后,由于有了政府作为后盾,书院这种教育形式开始扎根城市,逐渐融入官方教育系统,失去了独立性与自由性。
第三,近代化。在晚清时期,书院也逐渐迈向近代化,这是晚清书院最值得称道的特点。一方面,书院孕育了一批近代人才,如曾国藩、张之洞等。另一方面,部分书院也在近代化大潮下顺势而为,走上了变革之路,摇身一变成为新式学堂,带领国民迈入近代化的大门。
(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