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洛阳文化产业发展有何优势、现状如何,未来发展的机遇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大做强?昨日,在洛阳文化产业创新论坛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结成、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朝峰、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三位嘉宾围绕上述问题,各抒己见,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
● 刘结成
五大驱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
刘结成 |
洛阳是千年帝都,历史文化悠久,但怎样把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亟待思考和解答。
洛阳可通过五大驱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一是战略驱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二是资本驱动,即充分发挥资本的引导、推动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人才驱动,大力引进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技术驱动,善于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更直观地展示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品产业化进程;五是营销驱动,通过打造品牌,洞悉市场发展最新态势,不断加大对外营销宣传力度,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要想把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产品,必须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内涵,并根据现代人的喜好、需求、审美观念等,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
文化产业如何实现产业化?首先,是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协作,努力营造消费文化产业的氛围;其次,要学会用现代的方式发展传统文化,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消费需求;最后,要全力拓展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延长产业链条。
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秘书长
● 陈朝峰
整合各方力量,打出“组合拳”
|
陈朝峰 |
洛阳在全国文化板块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在未来的五年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代表着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为洛阳文化产业发展找到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从过去来讲,洛阳历史文化悠久,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题材,但目前挖掘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从现在来讲,文化产业营销模式多样化,微博、微信营销已不足为奇,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文化无领域”的时代,文化产业营销更讲究如何更好地互动、更好地组合各方资源;从未来讲,文化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不断,需要准确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
解决这些问题的“药方”是:整合资源,打出“组合拳”。如果任由各个企业单打独斗往往事倍功半。一些洛阳本地联系紧密的文化企业可以整合起来,抱团发展,共同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洛可可设计集团董事长
● 贾 伟
敢于“走出去”,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
贾伟 |
助力洛阳文化产业发展,企业家要注重四个发展路径。
一是敢于“走出去”。比如,中国大熊猫走出中国,到好莱坞拍成了《功夫熊猫》。“功夫+熊猫”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突破了中国对大熊猫原有的一些理解。一些文化产业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洛阳本地的文化产业企业一定要走出全省甚至走出中国,大胆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模式。
二是研究当前文化消费的新趋势。文化产业未来的消费主流是80后、90后,要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消费方式和喜好。
三是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而一个品牌的生命周期相对要长很多,品牌化能让文化产业企业走得更稳更好。每个文化产业企业家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文化产品,还应认真梳理一下企业品牌,看看自己的品牌背后有没有故事、有没有人情味,能不能体现企业的信仰和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四是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统。有了好的产品、品牌、营销模式还不够,还要有系统运作一个品牌的模式。这个模式要能够整合来自政府、企业等各方的资源,调动各方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系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