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小个子”尚未长成“小巨人”。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生俱来的“个性”。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多、大型骨干企业少,企业搏击市场的能力不强,产品“漂洋过海”的不多,要实现从企业到产业再到产业集群的目标,任重道远。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工业、科技是洛阳发展的两大“长板”,但这两块长板并非“严丝合缝”:一边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投入较低,产品亟待升级、市场亟待拓展;另一边是高校、科研院所的一些创新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
…………
(六)审天下之势,应天下之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又是城市竞相发展过程中纷纷抢占的桥头堡,更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那么,我们在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
如何更好地立足于“战略”和“新兴”的统一,充分考虑现有产业、技术、人才等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如何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遍地开花”的格局中真正“擦亮眼睛”,研判出产业的现状、未来,从而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
如何准确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对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布局,通过开放招商,通过培育企业家群体,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
…………
(七)今天的项目,明天的产业。我市按照外部有市场、洛阳有优势、承载有平台、产业有配套、投资有效益的原则,谋划了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服务、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多数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那么,在招商过程中——
如何进一步放大洛阳现有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绘制较完备的产业招商图谱,从而确定目标企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实现引进一个“龙头”、形成一个产业?
如何更有效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对产业链进行延伸,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进一步做大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充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鼓励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
…………
(八)快人一步,领先一路;慢人一步,损失无数。
与传统产业不同,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地差距相对较小,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毫不夸张地说,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而推进产学研结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洛阳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等科研力量在省内首屈一指,那么——
如何进一步瞄准市场需求,瞄准高精尖,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突破核心技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持?
如何更好地搭建合作更加紧密、机制更加灵活、效益更加突出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实现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
如何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推进重大关键产品专利应用和产业化,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
…………
(九)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在人才、要在人才。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代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无疑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致命“短板”。那么,我们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
如何实现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养模式,为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储备?
如何制定人才战略,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完善创新型人才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和拥有技术的产业工人来洛干事创业?
如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人才发展优化政策、体制、服务等软环境,从而让大批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
(十)用什么书写崭新的篇章,拿什么留给我们的未来?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洛阳经济奋起的主要路径,也是重要发力点。洛阳,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