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报23日头版刊发的《洛阳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问》,在专家学者中引发广泛关注。他们一致认为,洛阳要以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为重点,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优化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该文在基层一线群众中也引发热议,大家纷纷为洛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
洛阳理工学院教授 白选杰
把握“四化同步”机遇
让农业有更大担当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因此,把握好“四化同步”机遇,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多种业态,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岳佐华
做好“四个培育”
促进产业升级
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在做好“四个培育”,即培育基地、培育企业、培育老板、培育市场。农业生产只有将千篇一律、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比较集中的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结构,才能实现技术、人才、品牌等因素综合效益最大化,才能依托龙头企业闯市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洛阳相当数量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家农业生产经验欠缺,因此,应加快培养现代农业管理人才。此外,衡量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标尺是市场效益,这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科研、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必须紧盯市场、有的放矢。
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彦卿
富农看招商 抓大不放小
洛阳并不缺特色农业品牌,但产业规模和效益不理想。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抓开放招商。
与工业领域开放招商不同,农业领域开放招商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让大型企业进园区,打造产业集群;让中型企业进乡镇,助力小城镇发展;让小型企业进村庄,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农业开放招商必须紧扣我市农业发展定位和资源优势,瞄准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吸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这样才能快速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
市委党校副教授 张有立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健全多元服务体系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面临诸多挑战,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是突出表现。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要解决“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这两大现实难题。一是抓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这个着力点,更加注重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二是抓住发展多元服务主体这个着力点,更多地依靠公益性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的经营性服务组织,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生产问题,节省人力,减少生产资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本报记者 白云飞 特约记者 王高潮 实习生 郅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