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首批7家医疗联合体正式揭牌成立,涉及全市120多个医疗机构。今后,联合体内不仅能够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医院的专家还要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纵向资源流动。与此同时,制约双向转诊的“门槛费”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7家医疗联合体
涉及120多个卫生机构
医疗联合体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高等级医疗机构为主体,由若干个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原则上,以三级综合医院为牵头单位,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协作单位组建医疗联合体。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揭牌成立的7家医疗联合体,是由多家医疗卫生机构自愿联合并经市卫生局审核、批准成立的。7家医疗联合体的牵头医院分别是市中心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市第一中医院、东方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共涉及全市120多个医疗卫生机构。
该负责人说,通过联合体内各级医院的分工协作,可以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纵向资源流动,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还能使患者享受到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服务。
联合体内可多点执业
专家定期到基层服务
记者了解到,医疗联合体成立后将实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不必重复做检查了。此外,医疗联合体的牵头医院将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及业务特点,有计划地开展重点专科创建工作,力争3年至5年使基层医院至少形成1个具有较强实力的专科。
大医院的专家每天接诊量有几十个,一些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医院却“门庭冷落”——随着医疗联合体的成立,这种局面有望得到缓解。根据要求,医师可在医疗联合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诊疗工作;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要定期到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三级医院要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指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定期到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查房、坐诊和会诊。
与此同时,二级、三级医院还要有计划、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下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正在建设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信息平台,未来还将通过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对接并形成更高层次的医疗联合体,使患者不出洛阳就能预约挂号,享受到更高级别医院专家的诊疗指导。
解决“门槛费”问题
实现双向转诊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资源,不过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住院产生的“门槛费”问题,一直是制约因素。
为此,医疗联合体积极探索以市级、县级医疗联合体为单元的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多元支付方式改革,并提出了“基层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的配套医保政策。具体措施是,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向上转诊的,病人只需要补交起付线差额部分。连续转诊患者起付金额累计不超过医疗联合体内最高级别医院起付线标准。另外,鼓励病人向下转诊,取消病人在同一住院周期内向下转诊的“门槛费”。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层面上,我市组建的医疗联合体主要有三方面的突破,一是医疗联合体内实现医师多点执业;二是双向转诊获得医保政策支持;三是医师到基层锻炼,将视为晋升前的下乡资历。
“医疗联合体的成立不仅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需要,更是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发展与整合医疗资源的需要。通过有效地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整合协同、资源共享,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让患者就近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最大利用效能。”该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史洁颖